考后心理问题“井喷”
“这孩子简直就是玩儿疯了!”近日,记者接到了一名姓王的家长打来的电话。王先生在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无奈,他说孩子自打高考结束这一星期以来,天天跟同学混在一起,不是泡网吧,就是去歌厅,甚至有两个晚上在外面玩了通宵。
事实上,为孩子烦恼的高三家长绝不只王先生一个人。成都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林介绍说,高考结束后,咨询中心经常接到考生家长反映考生心理问题的电话。从来电情况看,高考之后,不少考生都会通过上网聊天、打游戏、同学聚会、外出旅游等方式让自己“尽情释放”。也有些考生不知该做什么,对考后生活无所适从;还有个别考生整日为成绩忧心忡忡,心神不宁。
三大“后高考心理”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咨询了心理学相关专家:“就如同紧绷的皮筋突然松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进入完全轻松状态,就很可能出现‘后高考心理’。”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会出现“井喷”现象,因此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很容易出现。
首先是盲目型,指考生考后自我感觉特别好,结果分数和自己所期望的相差较远,因此非常失望,心理负担比较重。“如果时间久了,考生会出现抑郁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二种是挫败型,也就是考生在考试结束后,认为有一门功课没有考好,会影响总成绩,心理压力特别大。“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越想越难过,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
第三种放纵型。“学生在考试结束后,也不管自己考得如何,就开始放纵自己,以至于生活失去了规律。如果放任下去,孩子有可能会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林教授称,放纵型心理在考生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考后教育家长唱主角
“其实,考生心理问题有时来源于一些家长对待孩子高考前后态度上的变化。”成都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叶老师认为,考前和高考期间,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一旦高考结束,家长也有松口气的思想,甚至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正是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考后心理问题的产生。
小静是成都一名刚刚结束高考的学生,她说高考结束后这段时间,她不是在家通宵上网就是和同学一起去唱歌。“家长不管吗?”记者问她。“要是从前肯定管,像玩儿通宵这种事情,我在考试前想都不敢想。但是高考之后父母也很理解我,对我的要求几乎没有拒绝过。”在采访过程中,很多高三考生都反映说家长对他们的管理较考试之前明显松了许多。
对此,叶老师认为,高考后这段时间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引导,陪伴孩子平安度过这段等待期。建议高考后这段时间,父母要和孩子积极沟通,共同探讨今后的生活方向等问题。家长可以给孩子建议,让他自己选择,例如可以建议孩子考驾照、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英语等实用的技能。另外,考生也要加强自我调理,适度地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听音乐等,或者帮家长做点家务,这都有益于考后平衡心态。(作者:黄霞 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