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招办主任崔海慧表示,考生报考高校,先要了解这个学校的名称、地理位置、录取分数等情况,要对学校的基本状况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师资力量、是否有重点学科、总体就业率等情况。据介绍,我国高校共分以下四个层次:“211工程”院校(全国一共107所)、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高职高专院校。
辨析专业名称差距
崔主任表示,考生要辨析专业名称细微差别。例如:社会工作与社会学、园林与园艺;注意相同专业不同培养方向,例如计算机技术就有许多方向。她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中学阶段的学科成绩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专业。如理科考生的理综和外语基础相对好的,可以选择工科类中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语文、外语基础相对好的,可以选择理工科类中的管理类专业。文科考生中数学、外语较好的,可以选择文史类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语文、外语、文综较好的,可以选择文史类的文、史、哲、医、艺术类专业等。考生一定要重视第一志愿
兰州一中教务处主任马继林分析,目前,大部分高校招生的方式是将同一批次的第一志愿的考生按规定比例进行筛选、录取,如果第一志愿不足,再依次调配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档案。也就是说,在同一批次中有上百所学校同时进行录取,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在档案转给第二志愿或其他学校时,同批次其他学校有可能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额,造成常说的“高分落选”。
马主任介绍,根据招生部门统计,这几年重点高校按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占该批次录取数比例的90%以上,一些著名高校达100%,这也就意味着,当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考生在这一批次中将失去了90%的机会,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视第一志愿的选择。
不要轻易放弃后续批次志愿 招生录取是分批次按志愿进行的,不填报志愿就等于放弃了参与录取的资格。一般而言,考生不要轻易放弃填报后续批次的志愿。
马主任介绍说,重视第一志愿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志愿可以随意填写。虽然第一志愿的录取率很高,但由于各学校之间的不平衡等影响,有的学校会出现缺口较大的情况,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总体比第一志愿的学校要低,所以考生填报时,第二志愿的学校一定要比第一志愿的学校有梯度,第三志愿的学校又要有所降低,以增加录取的概率。同样,在专业的排列上也应有一定的梯度。很多大学专业志愿录取采取的是分数级差方式,如果考生所填的几个志愿都是“热门”专业,就非常可能影响录取。
改变就业观念报考高职高专 用人单位对招聘大学生安排的岗位、发放的薪水以及晋升等都非常注重学历的影响,造成了很多家长、考生对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情有独钟。马主任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远未达到普及化阶段,高校招生还是选拔性考试,特别本科招生,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同时,考生的自身条件各有不同,有的考生不喜欢理论知识的钻研而擅长于实际操作。因此,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相应层次的高校。
另外,随着我国高级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的严重匮乏,一些高级技工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一些本科毕业生,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即大专层次的教育正是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另外,我省也有专升本招生,同时专科毕业后还可以就读成人高校等,升学机会很多。因此,考生应该改变报考和就业观念,重视报考高职高专。
填报志愿需注意几条禁忌
每年录取结束后,总有一些上线的高分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盲目性“出局”。在此,城关区招办的崔主任为广大考生列出了填报志愿的几个禁忌。
考分较高的同学,由于自信心不够,担心报的人太多出现撞车情况,而不敢填报自己中意的学校及专业。对此,考生应将该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做个统计分析,同时要关注我省高分段考生人数、填报意向,以便准确填报。
部分贴近批次录取线的考生,存在从众及从热盲目填报现象,看到与自己分数差不多的学生填什么也跟着填什么,最终导致自己名落孙山或是所录非所愿。这类考生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喜好,然后对录取线在本分数段上下的学校及各招生专业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同时了解一下别人的填报情况,在学校与专业爱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失误率会大大降低。(记者 孙亚斐 实习生 刘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