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方跃镇 通讯员谢慧敏)眼下,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正逐步展开,各类招生诈骗也进入了易发、高发期。有关部门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陌生来电透露“内部消息”
昨天,家住兰溪云山街道枣树社区的考生小徐给市民援助中心本报值班室打来电话,称她刚刚接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电话。
小徐告诉记者,几分钟前,一位自称是上海海洋大学招生办老师的男子打电话到她家,在核对了高考成绩后,对方向她透露了一个“内部消息”,该校今年有内部扩招计划,成绩没有达到本科分数线的考生,通过办理一定的手续,也能进入该校学习,而且毕业后还可以领到上海复旦大学的毕业证书。
随后,该男子又热情地介绍起了办理手续的具体程序。小徐听得云里雾里,没有继续理睬,挂断了电话。
小徐说,自己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出众,可能达不到本科分数线,但从来没想过天上会掉馅饼,她已经做好了上第三批院校的准备。
随后记者与上海海洋大学招生办取得了联系,一谢姓负责人表示,该校并没有所谓的内部扩招政策,更不可能给毕业生发其他学校的文凭。该负责人还称,这两天他们已接到多起类似咨询。
提前收到莫名通知书
昨天下午,市区的考生小傅打来电话称,前两天他收到了一张来自山东某音乐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张通知书是真是假。
小傅说,今年自己考得不错,成绩上了第一批分数线,前段时间已经填报了志愿,但根本没填山东的院校,难道没填报的院校也能录取学生?小傅担心,这份通知书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录取。
据了解,按照我省高考录取时间安排,普通高校第一批录取工作从7月9日才开始,录取尚未开始,按理考生不可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有关工作人员为小傅释疑,这类莫名的录取通知书往往是一些社会办学机构设置的招生陷阱,不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录取。
招生诈骗进入高发期
目前,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正逐步展开,一些不法分子抓住部分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及其家长急于求学的心态,设下陷阱进行诈骗。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称,眼下各类招生诈骗已进入高发、易发期,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近几年常见的招生骗局主要有假冒军校招生、混淆文凭形式(自考、成教、网络教育和全日制高等教育)、谎称掌握内部指标、假冒“自主招生”、散发假录取通知书等,考生和家长要着重防范。
工作人员提醒,我省已全面实施高考阳光工程,所有招生计划均统一公布,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临时扩招等情况,考生和家长应通过权威渠道获取招考信息,不要轻信不正常途径获得的消息。
此外,有关考生的真实录取情况,只要登录浙江省教育厅门户网、浙江教育考试网或者拨打省统一许可的声讯信息台即可查询,如遇不解之处,可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