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考资讯 » 美术高考信息 » 2010 » 正文

北大清华在赣自主招生42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作者:admin

本报讯 记者 彭江兵 昨日记者获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通过自主选拔录取了我省42名考生。江西警察学院提前批次本科招生仍有部分缺额计划。

    54所高校在我省自主招生300名

    昨晚,省高招办发布《关于2010年普通高校录取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考生的公告》,正式公布了2010年54所普通高校在我省自主选拔录取的300名考生名单、3所普通高校在我省录取的3名艺术特长生考生名单。其中,北京大学通过自主选拔录取了我省24名考生,清华大学通过自主选拔录取了我省18名考生。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均不占所公布的招生计划。

    江西警察学院再次征集志愿

    目前,江西警察学院提前批次本科招生仍有部分缺额计划。经省高招办同意,二本线上自由可投的考生,可从7月18日至7月24日中午12:00止参加学院组织的面试,面试地点在江西警察学院(南昌市新建县云湾大道1666号)。
    条件合格的考生(考生条件详见学院招生简章)可于7月24日二本批次征集志愿时,按要求填报江西警察学院提前本科(代码8002)志愿,该校将按志愿结合面试结果及男女比例予以录取。

  相关新闻

    违规招生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本报讯 记者 彭江兵 “我们向全社会公布了招生录取期间的投诉举报电话(8121761)。”7月18日,我省设在高招录取现场的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接到考生投诉,一天之内弄清情况作出答复。
    据高招录取现场纪检监察组副组长王建元介绍,由省教育纪工委、省纪委四室、省高招办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的纪检监察组,对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检查。
    重中之重是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对违反招生工作纪律和规定的,对擅自进行无计划招生、超计划招生、体制外招生、违规投档挂档的,对利用扩招高收费,委托中介招生以及其他违规违纪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是否按政策办、是否按权限办、是否按程序办、是否按规定办,从制度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是计划监察岗位。重点是对招生学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执行招生计划,坚决杜绝超计划、体制外招生。
    二是投档监察岗位。加强对考生电子档案、志愿以及外省艺术专业合格证等信息的监管。如投档监察岗位,只要错投一个档,就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三是录检监察岗位。严格执行按考生志愿录取的考生当年不得退档换录的规定,任何人任何高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批准或招收未达到录取条件的考生,严密防范违规招生行为。

  高考生信息网上被卖
    本报讯 记者 吴新灵 实习生 刘珊 刘正华 “最近老是接到一些招生机构或是职业学校的电话,问孩子愿不愿去上学。”近段时间来,本报连续接到高考考生家长的电话,反映遭遇到各种招生机构的骚扰。昨日,新建县一名高考考生家长徐晨(化名)反映,有人在网上公然叫卖高考考生信息。

    【记者调查】


    12971条信息售价600元

    昨日,根据徐晨提供的方式,记者查找到网名叫“黑鹰数据”的QQ用户。记者加“黑鹰数据”为QQ好友,称是某民办职业学院的联络人,想购买一些学生信息,方便学院招生。
    “现在高考落榜学生最值钱,南昌地区有12971条信息,打包价600元。”“黑鹰数据”在QQ上回复说,“补习班、民办院校抢着要。”
    见记者质疑信息的真实,“黑鹰数据”发了一份截图给记者,上面有三位考生信息,全部是新建二中的,包含考生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及考生家长姓名等信息。
    “我们有人,还请了黑客。”对方称。但信息是否真实?怎么来的?记者想继续询问时,对方却突然下线了,所留下的132490**764手机号也关机了。

    【高考考生】


    经常接到骚扰电话

    随后,记者通过截图上提供的考生信息联系了,其中一名考生张朝(化名),他今年参加了高考,考了200多分。
    “身边也有同学接到过IT学校、电子技校等民办院校的招生电话。”张朝说,“还去学校问过是怎么回事,但学校也不清楚。”
    南昌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购买这类信息的买家主要是一些高考复读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民办高校等,但不排除有人用买来的考生信息进行招生诈骗。他提醒考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防止个人信息被人利用,要对“飞来”的招生信息或录取通知进行核实。

    【本报提醒】


    招生陷阱主要有3种

    据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招生陷阱主要有以下3种:一些教育机构夸大事实误导家长和学生;一些教育机构发布虚假信息;部分学校不具备办学条件,连教学场所和师资力量都没有却大肆招生敛财。

    面对类似陷阱考生及考生家长要注意:

    1、在选择教育机构时,要认真审查其是否具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招生资格和学历是否得到国家承认。
    2、报名前,学生和家长应先实地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如发现“分部、分校”的字样,应先到教育部门咨询了解情况。
    3、报名时,学生应与校方签订相关合同,将校方的承诺都写入合同中,并约定违约责任。
    4、在交费时,要向学校索取正式票据。

  新闻即时评

  考生信息被卖 教育部门不能袖手旁观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74万人。对于一些录取批次较低的高校及民办学校,生源压力骤然增加。因此,有些学校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落榜考生信息。此外,高考复读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培训机构也把目光瞄准了考生信息这块“大蛋糕”。
    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但是,竟有人贩卖南昌考生信息,“12971条信息打包价600元”,考生的个人信息就这样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出现了考生多次“被考上大学”的“喜剧”,严重的会成为高考诈骗的受害者。南昌教育部门针对新建二中考生信息外泄情况提醒大家,“要擦亮眼睛,防止个人信息被人利用……”这种善意的提醒固然具有一定的警戒作用。可是,对于这些考生信息为何泄露,如何防范广大考生信息再次外泄等问题却未见提及。考生信息泄露,教育部门岂能袖手旁观?
    对于新建二中以及其他学校考生信息的泄露,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出击,会同公安等相关部门追查信息外泄事件。(李贤平)

 
 
[ 美考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考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