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毅 实习生 张韦华)高考结束后,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打起学生的主意,以各种诈骗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近日,我市警方提醒家长和学生注意防范不法分子的5类诈骗。
招生诈骗。骗子往往针对学生渴望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心理,设置4类陷阱。一是“名校”变“民办”。骗子通常许诺可以让高三毕业生到“名校”学习,但在骗取“关系费”“赞助费”后,却将学生安排到招生条件比较宽松、通常只要填表报名交纳一定学费,即可入学的民办高校学习。二是“艺校”变“艺班”。骗子以上艺术院校为由,吹嘘通过找关系可以帮助考生轻松入校,骗取高额的“好处费”和学费,最后将学生送进私人开办的艺术辅导班。三是“军校”特招。骗子以部队首长亲属、朋友的身份自居,或者干脆自称高级军官,谎称手中握有某军校的特招名额,在收受钱财后溜之大吉。四是“点招”吸引。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对试点高校“点招”政策不了解,极力渲染其间的“黑幕”,以帮助学生取得“点招”名额为名实施诈骗。
招工诈骗。一些成绩较差的考生,往往在高考后外出打工。为此,骗子常常以职业介绍所、职业中介人名义设置3类陷阱。一是收费不介绍。骗子选择一处地方,收取毕业生高额打工介绍费,并说定时间,但之后却一走了之。 二是预留试用期。承诺给予高薪,但有试用期,以试用的名义廉价获取毕业生的劳动力,在试用期结束前让其离开。三是收费不合理。往往收取各种费用,如风险押金、培训费、置装费、建档费等。
网络陷阱。高三毕业生有充足时间上网,但他们对是非的辨别、对非法网络信息的抵制能力相对较差。为了寻求刺激,有的甚至沉迷于不健康网络活动中。一些业主也抓住“时机”,为他们提供“方便”。
“哥们”陷阱。高考后,毕业生处于教育管理上的“放羊”状态,容易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人的利用。由于交错朋友,一些学生不明就里为“哥们”义气而寻衅滋事、聚众斗殴。
传销诈骗。骗子往往以高三毕业生的亲朋好友、老乡面目出现,讥笑高三毕业生已经毕业了还不能为家庭分忧,鼓吹利用等待录取通知的时间就能赚到大钱,并以高额回报、快速致富为诱饵行骗。
(未经芜湖新闻网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