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考资讯 » 美术高考咨询 » 美术高考焦点 » 正文

石家庄市少保中心出了首个大学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8   作者:admin

■因贫穷没钱上学,12岁时独自从西宁流浪到石家庄

■在石家庄流浪的日子里,曾偷偷拿出身上带的卫生纸果腹

■7年时间里,他在少保中心学习相声,最终如愿考上大学

河北青年报讯(记者李媛)“你已被辽宁科技大学录取(本科提前批A),专业为表演(曲艺方向)……”7月9日19时许,从老师口中得知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后,张斌(化名)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没钱上学,12岁时他只身一人从青海西宁乘火车流浪到石家庄少保中心。7年,他在这里成长、学习并如愿考上大学。他是石市少保中心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为求学 12岁流浪到石家庄

张斌清楚地记得,自己到少保中心的日子是2003年9月16日。

“妈妈,我走了,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免费读书的地方……”2003年8月26日,给妈妈留下这样一个字条后,张斌拿着从家里找到的300块钱离开西宁妈妈的租住房。

张斌3岁时父母离异,他由母亲抚养,母子二人生活窘迫。偶然的机会,张斌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石家庄少保中心的报道。“说这里能让流浪孩子上学,有个小孩表现好还被送去读高中。”看完报道后,12岁的张斌做出大胆的决定——流浪到石家庄少保中心求学。

乘列车从西宁到郑州,再转车到石家庄,两天后张斌站在了石家庄火车站的广场上。

饥饿难耐 吃卫生纸果腹 

“很陌生,感觉自己孤零零的,很害怕。”少保中心并非张斌想象中那样好找。更让他绝望的是,身上仅剩的一百多块钱被偷了。饿了两天后,饥饿难耐的他拿出身上的卫生纸,拿到候车室的饮水处,用水浸湿了吃下去。

几经辗转,在一对好心夫妇的帮助下,张斌在流浪20天后,如愿来到少保中心。

“我就是想上学,别赶我走。”一年后,他才对老师说出了自己有家的实情。为了不让他妈妈担心,中心的老师帮他联系了妈妈。“妈,我在石家庄,我有学上了……”接通电话后,张斌和妈妈都在电话里泣不成声。

毛遂自荐苦练说相声 

张斌走上文艺之路也起源于少保中心。刚到中心十几天的时候,时任少保中心副主任的高树槐和老师聊天时说,要为在中心召开的流浪儿童国际研讨会培养相声演员,让老师推荐。在旁边站着的张斌不等老师开口,便大声说:“高爷爷,我以前在学校说过,我试试吧。”

就这样,张斌凭着当时一段词都记不全的单口相声赢得了高树槐的赞许。“吃饭的时候都在背台词。”张斌说,几天后该上台了,他和搭档在后台来了个拥抱。

“你紧张吗?”搭档问张斌。“有什么好紧张的,没问题。”虽然紧张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但张斌还是安慰搭档。

最终,二人顺利表演了相声《反正话》,赢得台下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知道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了。”此后,他开始不断登台演出。到高一时,张斌还跟着中心的崔素奎老师学起了山东快书。

“每天拿白胶带把小手指头绑在手心上。”为了练习打板的手法,张斌的手“残废”了一周多,直到左手的小手指能收放自如。

流浪儿圆梦考上大学 

今年年初,张斌参加了全省的艺术生联考,并参加了几所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考试。

2月21日,他参加了辽宁科技大学曲艺专业的考试。山东快书、诗朗诵、歌曲,在考场上,张斌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感觉自己尽力了,害怕唱歌跑调。”对这次考试没抱太大希望的张斌,在4月份的时候收到了学校的合格证,得知自己的专业成绩已经通过。

最终,通过高考,张斌以文化分312分(录取分数线为302分),专业分148分的优异成绩收到了考试院发来的录取消息。

“等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回家,边照顾妈妈,边打工挣学费。”张斌说,石家庄市司法局和少保中心已经帮他联系了一个愿意资助他读大学的企业家,接下来他要考虑的是怎么好好学习,回报关心他的好心人。

 

 
 
[ 美考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考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