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考资讯 » 美术高考咨询 » 美术高考焦点 » 正文

农村女生到海归导演 “最土谋女郎”华丽蜕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2   作者:admin

 

舜网讯  这个仲夏,被称为“最土谋女郎”的魏敏芝忽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她不仅一个人回来,还带来了美籍华人老公、美国杨百翰大学的摄制组人员。这是她赴美留学后第一次回来——不仅是探亲,还为了拍摄以自己成长经历为主题的纪录片——《奇迹的女儿》。

  许多媒体对此争相报道,记者也在她回来第二天就联系到她的母校,想要采访她。但喧嚣过后,她却似乎销声匿迹了。记者又联系到帮助她去美国读书的陈尔岗教授,他说魏敏芝已经拒绝所有媒体的采访了。

  陈教授解释说,魏敏芝这次回来只呆半个月左右,因为多种原因,最初的电影拍摄计划受到了影响,所有工作人员不得不顶着水土不服等压力而去挤时间拍摄。其间,魏敏芝的丈夫也病了,她还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丈夫,只能断绝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专心拍摄。

  在此期间,记者与魏敏芝通过一次电话,她对不能接受采访感到十分抱歉,并诚恳地答允,等回到美国,一切忙碌过去、心平静下来后,会接受我们的专访。

  两个星期后,魏敏芝履约了。她那活泼而沉稳的声线自大洋彼岸传来,对每个问题都做了耐心的解答,最后还祝福本报的每位读者有一个好心情,每天都快乐地生活。

  也许很多人对魏敏芝的印象,还是《一个都不能少》中那个倔强而单纯的“小魏老师”,而和她接触过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她这些年没变。

  巩俐最近传出离婚的消息,而魏敏芝却和老公恩爱有加,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谁曾想到,那位当年连上学都困难的农村女孩会成为美国高校的精英,并在那里获得了爱情。有人说她遇到机遇,纯属偶然;有人说她抓住机遇,命运使然。巩俐、章子怡、董洁、闫妮……罩着张艺谋光环的“谋女郎”大多幸运至极,在影视圈都会掀起不小的波澜。而魏敏芝号称“最土谋女郎”,是唯一的另类。她对此称谓并无芥蒂,好强的她并不否认当“谋女郎”的幸运,但她坦言自己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自己付出了格外的艰辛。

  在采访中,她反反复复地阐述着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而这,也是张艺谋导演给她的最大收获。当年,就在那个简陋在屋子里,张艺谋认真地和她说:“一部电影不能改变你什么,最主要的是你要有文化,接受教育。”对此,她做到了。在很多的贫困地区,还有诸多的“魏敏芝”,或许还泯然如荒草,该怎么长还怎么长。如果他们能有机会了解魏敏芝的经历的话,也许会在羡慕的同时,看到了一个榜样,看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希望。

  一部电影,一种被改变的命运

  而今,魏敏芝还会翻看那个泛黄的相册,里面是当年拍摄《一个都不能少》时和工作人员的合影,以及他们给她的寄语。每当她翻看和张艺谋的合影时,心跳会些许加快。

  照片中两人那灿烂的笑容和相似的姿势让人颇有感慨。影片拍摄完以后,张艺谋似乎消失了一样,魏敏芝的生活也回到了原点,她只是从新闻中得知令她敬佩的张艺谋的消息,至今仍然给他从美国寄贺卡,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年年如此。

  十二年前,这位13岁的初中农村女生有幸被张艺谋选中,在后来荣获国际电影大奖的《一个都不能少》中担任女主角。这是多少人艳羡的事情啊!魏敏芝这位特殊的“谋女郎”令观众一片哗然,本色的演出也让人们刮目相看。张艺谋这位大导演给她带来了做梦都想不到的改变——正如魏敏芝自己所说,如果没有张艺谋的话,也许她就会像自己的妹妹一样,在老家结婚生子,务农为生。

  其实《一个都不能少》本来是由魏敏芝的双胞胎妹妹魏聪芝来演,但她这位妹妹不敢唱歌,电影里的那首儿歌《娃哈哈》着实难倒了她。这时,大胆的魏敏芝争取到了这次机会,片中她唱的《娃哈哈》虽然跑调而又歌词不全,但那种倔强又不服输的眼神始终如一——连后来帮助过她的陈教授也这么说。

  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她红了,也因此爱上了电影。她的父亲为此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光盘,全村人都要看,传遍了全村后,光盘都读不出来了。电影虽然给她带来了名誉,但她的家庭生活依旧拮据。石家庄一所高级中学的校长听说后,把她和家人安排到学校,一家人远离了那个山坳,来到了大城市。

  这对魏敏芝来说,无疑是命运的改变。也许有的人会就此停住脚步,但魏敏芝不甘心。她还依稀记得当年张艺谋对她说的话,他说,拍完这次电影以后就要靠自己了,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也许电影能让魏敏芝走出乡村,但知识却让她走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距离。

  临近高考时,她极其想考北京电影学院,但张艺谋说她“不漂亮,身材也不好”,建议她走平凡路线。此时的魏敏芝仍没放弃希望,她还是决定最后一搏。然而,这一搏失利了。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她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次“关注”如暴风骤雨般来得如此猛烈,让她踉跄不已。那时魏敏芝和姐姐在坐着回石家庄的火车上,看到了别人手中关于她落榜的大幅报道,一些言论也让她倍感失落——有人甚至说:“魏敏芝不过是靠一部电影偶然出名罢了,本身缺少艺术天赋……”

  但她的倔强劲儿又上来了,不愿意轻易放弃对电影的热爱。她顶着压力复读了一年。这一年,她在被窝中用手电筒照着做数学习题,以沉默寡言“示众”。一年后,西安外国语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也如愿以偿地就读了影视传媒学院编导专业。

  留学美国,

  从女孩变成女人

  也许有人会觉得魏敏芝毕业后,会找个工作,凑合凑合打发日子。但就在此时,她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另一人——陈尔岗教授。

  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2004年10月,魏敏芝已经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开始了读书生涯。当时,美国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的华裔教授陈尔岗到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学。他翻看一份报纸时,第一眼就看到了魏敏芝在西安读书的消息。

  之前,陈教授在美国看过《一个都不能少》,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想见见这位“小魏老师”。见面后他问魏敏芝,想不想去杨百翰大学读书,魏敏芝高兴而害羞地说,如有机会的话,一定去。

  魏敏芝笑言:“当时我的外语能力还很差,连简单的英语问话都听不懂。”陈教授告诉她,一定要学好英文,考上托福才能有机会到美国去。随后他就给她介绍了他的同事吉姆,让敏芝跟着吉姆一起学英文。她这一学,就是两年多。“在2006年底我才通过了杨百翰大学的面试。”

  夏威夷州虽然美丽,但初到的魏敏芝却不适应。“一开始,大家说英文我听不懂,我说的英文大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明白,所以我总是长时间地沉默,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我也是哭。”直到认识了中国同学会的很多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才渡过了语言难关。

  《一个都不能少》的影响,在美国也一直伴随着她。在学校内外,她总能看到相关的影音资料。学校也举行过一系列的相关活动,美国的教授们甚至邀请她到课堂上去聊那些经历。魏敏芝说:“但是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不是一个‘显示’的过程,只是大家想跟我交朋友,我也很虚心地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人生、心态,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名气。”

  她在美国读书期间,拍摄了几部学生作品,还导演了纪录片《优秀女士》,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现在她毕业了,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业,还收获了爱情。两年前,她和美籍华人刘锦晖步入了婚姻殿堂,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谈起和爱人的相识,她说也是因为电影。他们最初结识,是在朋友的生日聚会上,当时只有他俩是华人,便聊了起来。魏敏芝对他的印象只是:沉稳老实。而后一年他们就基本上没联系。一年后,他们有机会做同一项作业,“那时我是导演,他是我的演员,之后我们才彼此了解了对方。他又邀请我参加他的舞会,然后我们一起看电影、吃晚餐,慢慢就有了好感。”

  在公众场合,刘锦晖几乎每到一处都会牵着魏敏芝的手,连录制电视节目时也是如此。公婆也都非常喜欢这位朴实而乐观的儿媳妇,她的婆婆虽然基本不会说中文,但每当说到“敏芝”二字时,总会特别清晰而用力。爱人和公婆都喜欢电影,“我们希望有一天大家一起合作拍影视剧,所以大家非常支持我。”

  回国拍摄电影就是魏敏芝未来的事业,这次返家,更坚定了她回国的想法。“毕业后我非常希望回国,因为我的先生还在上学,所以要等到他毕业。回国要做的当然是影视方面的工作。”她笑着憧憬着未来,准备将来和丈夫一起到西安,丈夫教英文,而她在摄像机镜头后当一个喊“开始”“停”的导演。这憧憬美好而简单,道路也清晰而漫长。

  【对 话】

  都是因为《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陪伴魏敏芝走过了12个春夏秋冬,电影带来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晓。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电影确实改变了她,让她爱上电影,并当上了导演。

  《一个都不能少》对于25岁的魏敏芝来说,仍然是一座无法跨越的山峰,甚至是沉重的包袱——因为背后有位大导演。

  魏敏芝深知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此时的她尽量用乐观的心态去发掘事物的光明面,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曾经的谋女郎在议论声中长大,至今已为人妻的她,看过太多遍《一个都不能少》了,她现在所做的,是要甩掉这光环,开始自己的路。

  现在她只是初出茅庐,影响上无法和张艺谋导演相比,但她有梦想,并且敢于去实现。她也深知,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许多贫困山区孩子的梦想需要被点燃,并且需要人们帮助去实现。于是,在电影之外,她清楚自己还需要做什么。

  “我觉得自己走的每一步路都是正确的”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拍完《一个都不能少》后,听说有不少剧组找你演戏,但你没有去演,如果当年你接受了邀请,说不定会成为“童星”,说不定就会在演艺道路上如鱼得水,说不定就会像现在的张一山等“童星”一样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你想过这些吗?

  魏敏芝:我对自己所做的任何决定都不后悔。拍完电影之后,我只是一个初中生,所以我应该继续读初中,然后才有机会进入高中,最后考大学。一步步走来,我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没有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并不是很可惜,因为相对而言,我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到了很多知识,而后才能有机会到美国读书。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遇,所以我觉得自己走的每一步路都是正确的。

  快报:如果你长得比现在漂亮的话,你会选择当演员而不是当导演吗?

  魏敏芝:我特别喜欢做导演,因为我觉得这个职业特别有吸引力,而且觉得有更多发展的空间,和长相没有关系。我的长相来自我的父母,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长得更好,所以我对自己的长相非常地满意。

  快报:当时考北京电影学院落榜,很多媒体都报道,那时有过“宁愿自己不是拍过《一个都不能少》的魏敏芝”这种念头吗?

  魏敏芝: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是想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并没想过要学习表演专业。我当时确实挺失落,毕竟落榜不是件光荣的事情,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受到如此的关注。但是我觉得受关注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正因为媒体的报道,所以我才会吸引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其他大学的注意,他们才会伸出友谊之手,才会介绍他们的影视专业给我,我才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有机会去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以外的学校。所以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其中一面让我更加坚强,这对我的人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快报:回过头来看,你觉得如果当年没有《一个都不能少》的角色,你会是现在这样吗?如果不是,那你会干什么呢?

  魏敏芝:我曾经给予这个问题不同的答案,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如果我没有参加拍摄,可能也会继续完成我的学业——因为我的父母很支持我上学,我也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大学,然后工作,一定也会迎来很幸福的人生。

  快报:拍《一个都不能少》遇到张艺谋,红了;接着全家又被精英中学接到石家庄,稳了;然后你又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和电影再一次接触,梦想成真了。有的人也许会在这时停下脚步,但你却继续深造,直到现在学业有成,婚姻美满。也许会有人说你的机遇好,是个幸运儿。

  魏敏芝: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幸运者。我自己能够拥有今天的幸福,一方面是因为我周围的朋友——比如像你提出的那些因素,都是因为他们的帮忙,我才能有那些机会;另一方面,我也在困难的时候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还有,我想这也是命运的安排吧,我觉得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是我会走好每一步,感谢每一个帮助我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能力来回报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快报:这期间,你觉得哪个阶段对你的人生最有影响?你最感激的人是谁呢?

  魏敏芝:我觉得每一个阶段对我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从出生一直到上中学和大学,到美国结婚……我最感激的人,是我的父母、姐妹还有朋友。

  “我不是演员,不是明星”

  快报:现在和张艺谋还有联系吗?对于做导演,他给过你什么建议没有?

  魏敏芝:我现在的生活很平静,也是在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我的作品如果放映出来,相信有很多人会看到,相信也会有很高的上座率。我相信张艺谋导演在很多地方已经给我树立了榜样,包括对影视的热情。

  快报:这次你回来,又被人们所关注,你有那种拍摄《一个都不能少》之后成名的感觉吗?

  魏敏芝:没有。因为我不是演员,不是明星。

  快报:这次回国拍摄《奇迹的女儿》的契机是什么?

  魏敏芝:最开始是美国的制片人提出来拍摄《奇迹的女儿》。因为他说从我的故事和经历中,能够看到一个中国女孩的坚韧,能够有信心坚持自己的理想,有很多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强的故事性。他们觉得能够把这片子拍得很好,并且能够获得收益,所以决定把我的故事拍成纪录片。

  快报:影片名为《奇迹的女儿》,你觉得自己身上有哪些奇迹?

  魏敏芝:奇迹谈不上,只是觉得自己的命运和其他人的相比有一些不同,比如说跟自己的孪生妹妹相比,经历可能会多一些。

  快报:在《一个都不能少》中,你的倔强被你本色地表现出来。你觉得和现在相比,这种倔劲儿还是没有改变吗?

  魏敏芝:电影中的那个人物是导演按照剧本和剧组其他成员一起设计出来的,跟我的性格不同,我自己本身的倔强也是别人评价出来的。其实我并不觉得我和电影中的人物很像。

  快报:你今天的改变,毕竟也是受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影响,而今你学成归来,觉得自己要怎样做,才能帮助那些和当年的你一样的贫困孩子?

  魏敏芝:《一个都不能少》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有机会上学,接受知识教育。而现在贫困地区的那些孩子,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也需要自己有决心:一定要上学——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首先要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虽然我们来自贫困的地区,但是我们有毅力和坚强的决心,将来会有希望,会成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我和朋友打算建立一个基金会,希望能够让这些孩子有上学的机会。第三,我希望尽自己的能力,拍摄一些关于贫困地区教育的片子,让人们了解,从而呼吁更多的人,让他们伸出友谊之手,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

  快报:你觉得现在自己是不是还顶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光环?对你来说,这是否也是一种压力?

  魏敏芝:从你的采访中,我能感觉到你还是把《一个都不能少》的光环放到了我的头上。我当然不能否认它在我生命中是很重要的一项,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压力,反而很庆幸自己有过这个机会,也很荣幸自己有这个“帽子”。

 

 
 
[ 美考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考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