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振中在莱城区高庄街道办台子村的老家,屋内有大大的画案,上面堆满了各类画纸、颜料、画笔和未完成的画作。书架上满是有关绘画的书籍,墙上则尽是高振中的手绘作品,最大的一幅油画作品足足有10平方米。站在油画前,让人仿佛感受到了伴随海浪而来的阵阵海风。
如今,高振中在外做生意,很多时候老父亲一人在家。看着满屋子的画作,老人感慨:“振中没有白受苦啊。他从小就喜欢画画,能学到这个水平不容易,希望他以后能在绘画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来源于小人书
小人书是60后、70后的童年记忆,高振中的绘画之梦来源于小人书。
高振中说:“小人书里的画寥寥几笔就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同时它也抓住了故事情节中的关键,与短短的文字相得益彰。”年少的高振中用稚嫩的笔细细临摹这些画,原本只是自娱自乐,没想到大受同学的欢迎,他们纷纷要求“收藏”高振中的画。
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高振中临摹画所用的纸张非常紧缺。同学们理解高振中的难处,就用5张本子纸换高振中的一幅画。看功夫电影也是那个年代受欢迎的娱乐项目,高振中的画也随之进步。
“我根据电影中的人物动作画画,为每一个武术招式画分解图。”高振中乐在其中,自己的绘画天赋在童年得以表现。
在高振中的书架上有一本英文版本的小人书。“我可不懂英语,不过书上的画作太精彩了。这本书是在一个旧书摊上买的,我一直把它珍藏到现在。”高振中说。
回忆起自己的年少时代,高振中笑说自己可不是一个好学生,仅仅是得到美术老师的喜欢。美术老师往往负责学校黑板报的绘画工作,高振中是美术老师的好帮手,因此比其他同学多受美术老师的指点,绘画兴趣得到了培养。这为他踏上绘画之路开启了第一扇门。
骑单车求师韩美林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高振中在初三的时候选择了美术班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期的专业学习,他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校放假,在家休息的高振中也放不下画笔。高振中在画架前一坐就是大半天,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高振中告诉记者:“那时,到了饭点,家人就从窗户里给我点饭菜,从不打扰我。家人知道,我画完画感觉到饿的时候才吃饭。”
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高振中又发现了问题,他到了一个“瓶颈期”。
高振中介绍:“总感觉画得不是很好,觉得绘画灵感少了,有时画着画着就进行不下去了。”高振中决定走出莱芜,去泰安求师学艺。他要去拜访一个人——— 泰安师专美术系的韩美林。
十几岁的高振中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到了泰安师专,他顾不上休息一下,就开始打听韩美林老师。高振中敲开了一个艺体组办公室的门。高振中问:“请问韩美林老师在哪里?我想请他帮我看看画。”办公室的老师告诉他,韩老师今天没有课,他就住在教学楼旁边的教职工宿舍里。
走进韩老师的家,有一张大画案,上面堆放了很多画稿。高振中道明了来意,韩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高振中拿出自己的素描、水粉等画作请韩老师指点。韩老师一边用铅笔改画一边向高振中讲解着:哪个地方需要重点描绘,是关键部分;哪幅画的光线没有处理好,以后需注意……整个过程特别耐心。老伴让韩老师去吃饭,韩老师却说,稍等一会儿,这个孩子这么小,从莱芜一个人骑自行车来到这里,很不容易。孩子的精神感人,画也不错,值得一教。
多年过去了,已是中国美术大师的韩美林或许忘记了这个瘦小的莱芜农村男孩。但韩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以及平易近人的学者风范却给高振中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军营之中学篆刻
高考过后,高振中的美术专业课成绩不错,遗憾的是文化课没有顺利过关,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受阻,但高振中没有放弃。“不一定非要进入高校深造,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挥洒画笔!”高振中说。
1990年高振中应征入伍,来到了绿色的军营,新生活随之到来。高振中是背着画夹来到军营的,他为战友画像,大受欢迎,战友们称他为“部队小画家”。在军营里,他不但没有丢掉画笔,还学习了篆刻艺术。当兵第一年的下半年,北京军区来他所在的连队选人,有一位宣传干事看中了高振中的画作,高振中便随之来到了北京军区宣传部。在四年的部队生活中,高振中依然执着。
“篆刻艺术可谓是妙操神刀方寸间,我拜北京一位有名的篆刻家融石老人为师。篆刻艺术趣味丰富,要想学习、精通这门艺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着,高振中拿出了两本厚厚的篆刻艺术学习笔记,纸张已微微泛黄。“这上面有我的作品,每修改一次我就把印章图案印在这个笔记上,再将老师的建议和自己的感触记下来。每一件作品都经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高振中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自己的作品,昔日学习篆刻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
白天,高振中有工作任务,必须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篆刻多是在晚上,他心里喜欢、热爱,所以不觉得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最初的临摹作品到现在的创作作品。在他的刻刀下: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沉浮商海梦再续
退伍后,高振中面临着一个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问题——— 生存。他当然首先考虑到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或许一支小小的画笔将给他带来更多的收获。凭借自己的特长,他顺利地找到了工作,进入了广告行业,设计平面广告。在学艺之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高振中一直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虽然有担心、有迷茫,但是没有经商经验的他毅然选择了自己创业。高振中说:“从学校毕业后不长时间我就进了部队,可以说自己和社会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很多朋友也说我,只知道画画,人不精明,不适合经商。”高振中也深知这一点,但他要试一试。
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高振中也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在园林景观雕塑设计行业中,他开拓出了自己的一份事业。高振中坦言,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不是一位“合格”的商人。“我做生意,失败过多次。最困难的时候,我开了一家花圈店,挣点钱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高振中回忆说。“不合格”是指,高振中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经商上,因为他不愿停下手中的画笔。经商之余,高振中一直在画纸上描绘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高振中为记者现场作画,是一幅国画《墨竹图》。竹竿亭亭竖劲,枝繁叶盛。几棵小竹依傍在老竹之左。用墨的浓淡、层次不同,画中的竹子自然、逼真,有形有神。从中也可看出高振中扎实的画功。“最近准备另置办一张画案。从小结缘绘画,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名气,但我并不感到寂寞,有绘画梦想相伴的日子很充实。”高振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