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考资讯 » 美术高考信息 » 2011 » 正文

街拍艺考生:90后考生回归朴素扮清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1-25

来报名确认的清纯靓丽的考生
 “周冬雨效应”

赶考女孩清新自然

在往年的艺术院校报名中,不少女孩都化着浓妆,涂着鲜艳的指甲油,再配上卷发,看起来十分成熟;即便是在寒冬,女生们也要追求美丽而不怕“冻人”。


周冬雨就是在报考南艺时被张艺谋相中的,如今成了不少女生的偶像

不过今年的考生似乎朴素了很多。记者顺着长长的队伍转了一圈,很少看到黑丝袜和短裙。人群中,穿着粉色羽绒服、系着粉色腰带的孙嘉晨引人注目,甜美的长相,两个深深的酒窝,乍一看挺像奶茶MM,也是一个“粉红控”,打扮得就像一个18岁的中学生,没有成人化,也没有浓汝。“中学生,还是要自然一点,老师才能看出你有没有潜质。”孙妈妈对女儿的造型非常满意。

我就擦了一点唇彩,防冻的,应该不算化妆吧。”一旁一位江苏女孩脸上连粉底都没有。“听说去年周冬雨就是在报南艺时被张艺谋他们看中的,大导演都青睐清纯女生,我们20岁不到,如果化妆化得特别成熟,会不会显得太老气了?”

记者在队伍中发现,女孩子们的脸看上去都特别自然,化的是技术很高的“裸妆”,颜色都比较淡,让人容易接受。


前来确认南艺校考报名信息的考生表情各异
 

“窦骁效应”

赶考男生中规中矩

男孩们今年的着装打扮似乎也收敛了不少,发型都比较正统,着装也都中规中矩。“以往有不少男生都喜欢染发,而且都是十分鲜艳出挑的颜色,看上去十分醒目。”昨天,一位老师坦言,学生们自认为这样十分有个性,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老师还是比较喜欢自然、阳光的男生。

葛同学个头很高,剪着平头,看上去既精神又阳光。“女生想当周冬雨,我还想当《山楂树》的男主角窦骁呢。”打算报表演专业的他告诉记者,窦骁也是那种特别阳光的男生。现在很多男生喜欢留长头发,有的发型他觉得有些痞气,所以干脆剪了个平头。着装上他也考虑了一下,本来还打算穿件亮色棉夹克,但发现那件衣服前面的图案太花哨,过于个性,在面试中应该也不讨喜,所以干脆换成了棉风衣。“总之,自然就行。”


考生进行集体便装展示,身材凹凸有致不逊熟模


权威提醒

朴实自然 考官爱看

昨天,南京艺术学院学生处处长王锦屏提醒考生,对艺术类院校而言,个别专业会对考生的容貌有要求,如表演、舞蹈等,需要学生五官端正。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考生们需要化浓妆、打扮过于时髦,相反,大方得体就可以了。对面试官们而言,他们也希望看到考生最朴实、最自然的一面。


艺考美女考生进行集体便装展示
 

新闻延伸数据

3.9万人报考南艺

据了解,去年报考南京艺术学院的共有2万多人次,今年人数更多,达到3.9万人次。无论是声乐、器乐、舞蹈等传统专业,还是艺术理论、编导、艺术管理等新兴专业竞争都比较激烈,如播音主持专业在全国计划招收三四十人,但单江苏省就有3000多人报考,可谓百里挑一。

新闻延伸建议

艺考校考能否搞成联考?

如果一些学校的艺术专业校考能够联合测试,我们肯定要省不少力。”昨天的报名现场,一位安徽考生对赶考经历颇有感慨。

事实上,为艺考奔波的考生不在少数。昨天凌晨四点五十分,天还黑着,南京艺术学院北京西路的大门口就出现了几个拖着行李箱的学生,一看就是外地来南艺赶考的。幸好南艺早有准备,保安及早让他们进了报名大厅。

而在昨天上午的报名现场,山东威海来的男生小初告诉记者,他可是打“飞的”来的,陪同一起来的还有他妈妈。母子俩打算在南京住10天,还要去南师大和河海考试。“差不多要花5000多块钱!”南京的考试结束后,他们还要回山东,在济南、青岛、潍坊再考上一圈。



上戏在北京设置的考点
 

另一位姓罗的女士是陪儿子从江西井冈山来的,“我们准备跑上海、浙江、江苏,之前已经在江西考过了。”

能不能联考?对此,昨天南京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这个建议不是不可以考虑,现在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都实行了联测,几所高校统考,成绩都认可,这样也的确让考生们省力不少。但是,艺术类专业存在特殊性,很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虽然名字相同,但各校对考生素质的偏重不同。比如美术,南方院校和北方一些学院的画风就不同,评价标准也有一些区别。因此,推行艺术类院校联测可能有些难度,要推行需要时日。

  研究生揭秘耸人听闻的艺考“潜规则”

在影视界,“北电”、“中戏”、“上戏”呈三足鼎立之势,其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人称“明星摇篮”。近年来,这三大演艺院校的艺术考试持续升温,报考人数屡创新高。在所有艺术类专业中,表演专业最具吸引力,也是历年艺考中最为火爆、报考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专业。虽然明知面临着极其残酷的竞争,但每年都有无数怀揣着明星梦想的俊男靓女们,不远万里、不惜代价,从五湖四海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挤上这座独木桥。


排队的考生

年复一年,如今,新一轮的艺考又全面拉开了战局。最先开考的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电)已经三试放榜,而中央戏剧学院(简称中戏)和上海戏剧学院(简称上戏)的招生考试也陆续开始。这是一场不见硝烟却异常惨烈而紧张的战争,千军万马中真正能够圆梦突围的只是凤毛麟角。

说到艺考,通常人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名词“潜规则”。所谓的“艺考潜规则”以及“黑幕”等传闻,长期以来似乎成为了人们的某种定势,认为艺考就必定存在着某种“潜规则”。


上戏校领导视察考场

最近,各大网站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在北电三试放榜的当天,一位落榜考生一家三口揭露所谓的“录取潜规则”。考生母亲称,来报考前,孩子学校的老师就已经告诉她,没有30万肯定录取不了。落榜考生也表示不满,称自己能唱会跳,此前已经拍过影片,凭她的条件无论如何也不会进不了复试。

这段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再次掀起了关于“潜规则”的讨论。有很多人都对于“潜规则”持有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那么,“潜规则”到底是否存在呢?


监考老师打分。左一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余秋雨夫人马兰

一位自称是上戏研究上的网友戎戎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之前在上戏读了四年本科,当年也是参加了竞争激烈的艺考,通过层层选拔而最终录取。以戎戎本人的亲身经历来看,所谓的"潜规则"显然不存在。”

戎戎是上戏04级的毕业生,在博客中回想自己当年报考上戏的经历,“当年报考现场的火爆情景,戎戎至今历历在目,与现在的情形基本相同。戎戎报考了中戏和上戏两所院校,考得都还是比较理想的。在中戏的考试中,戎戎经过了初试和复试,进入到最后一轮面试,只是由于第一次参加艺考,由于经验不足而略显紧张,所以发挥得不太好,有些遗憾。而之后进行的上戏考试,戎戎则非常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复试以及面试的全部考核,并最终被上戏录取。”

进入上戏校园读书以后,和周围同学交流考试心得体会,发现他们每个人也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而考取。在此之后,每年学校的招生考试,戎戎也都亲眼目睹其过程,再加上和各位老师的深入交流,可以认定:"艺考潜规则"根本就是耸人听闻而已!”


备战艺考,女生穿比基尼对视男生
 

网友戎戎在博客中还特意援引上戏负责招生的老师的话“考试的试题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出的,连考官在开考前也不知道拿到手的到底是什么题目。而且,以前我们只在三试才采用现场录像的记录考试情况,但近几年录像制度从初试便开始实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考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据了解,上戏的校领导也对考试非常重视。党委书记楼巍和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韩生专程到北京考场进行巡视,检查考务工作并且对如何做好考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各院系也对考试工作给于认真安排,系领导亲自带队主持考务,有的院系党政领导全部出动,保证考试万无一失,维护考生的权益。在参加师资上,各院系都调动了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参加考试的现场主考和阅卷工作。

最近中戏和北电分别公开作出回应。称他们的招生秩序同样非常严格,绝不可能出现“潜规则”的现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三学生另辟蹊径加入“模特艺考”大军

已经是上戏研究生的戎戎分析“长期以来社会上所流传的所谓“艺考潜规则”,压根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是夸大其辞、危言耸听。而“潜规则”实际上也是落选考生和家长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暗示,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失败,就用“潜规则”一说来解释,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同时她还告诫广大考生千万不要被不存在的"潜规则"给忽悠了。  
 

艺考虚火越烧越旺 大部分考生沦为“分母”

进入1月中旬,全国高校的艺考陆续拉开帷幕,又一批怀揣着“明星梦”的学子们奔波在考试的路上。尽管最终被录取的人是极少数的幸运儿,想象中的锦绣前程还是令学子们目眩神迷,为了拥有明星的光环趋之若鹜。

考上中戏、北电,就是半个明星了”

报考的人再多也得考,我已经回不去了……”决定留在北京过年的河北女孩张敏并没有想太多。
 


即将参加艺考的学生在训练

1月16日,笔者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琴房外,遇到前来感受学校氛围的张敏。从2010年暑假开始,张敏已经独自在北京待了半年。当问到她心中的理想学校是哪个时,她打开了话匣,“2月底要考中国音乐学院,时间越来越紧张,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越来越不给力……上火,嗓子都肿得像个小馒头似的。”

说着说着,张敏叹了口气,琴房里悠扬的琴声传出来,“现在小孩都好厉害,练习曲弹得比我好”。

笔者采访张敏的时候,中央音乐学院正在准备举行新的一年招生专业测试。考场外,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的吴老师又带来一批集体赶考的学生。每个刚刚来北京的音乐类考生都会到中国的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看看。虽然他们有一部分人想试试牛刀,但是堪比中彩票的运气不知道能砸到谁头上。


老师在指导学生训练

笔者顺便采访了这些学生。“考的人太多了”,据他们介绍,几乎每一个艺考生都大规模地撒网,多报考学校,多报专业,“只要地点、时间、精力够用,就多考几所学校;器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学,什么专业都可以”,“2月份还要考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顺便考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总之是多多益善。”考生们谈起自己的计划,劲头十足。

对艺考执著的考生不乏其人,笔者在一间地下出租屋里见到来北京三年,一直在培训班学习表演专业课的吴刚。在面对笔者为什么要考艺术类大学的问题时,他回答得异常果断,“现在吃一两年的苦不算什么。只要考上中戏、北电的表演专业,我就是半个明星了……”
 


 模特学校老师在教学
 

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这样的名校,“艺考”的学生的专业考试淘汰率在96%以上,很多高校都呈现出连续多年万人报考。像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表演、流行音乐(演唱)表演这些一两年便可“速成”的专业,报名的比例占得更大,有个别的院校,仅单一的专业就占有全校(院)20%以上的报名人数。
 


学生在补妆

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读大三的一位学生对笔者感慨道,“要不是亲身经历,你永远不会想象有多少人参加考试,待考教室都不够了,电影学院操场上、大厅里,黑压压一片,学生都冻得直跺脚,在等着喊号。大冷天里,那些梳妆得很漂亮的女孩子排队半天后,灰头土脸进了考场,现在想想都觉得有些心酸。”

在东北大学和沈阳音乐学院担任多年艺考考官的张红星教授对笔者谈到,“基本上每场面试中很多老师担心,会有很多考生学了几年的时间,最后还是上不了大学。浪费了几年时光,挺可惜的。”他摇着头叹息着说。

  艺考是终南捷径?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在家长的支持下选择艺考这条路,基本不外乎两点理由: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分数要求低;难逃明星梦的诱惑。
 


艺考发榜现场实拍
 

在中央美术学院附近的一所培训学校,笔者见到了准备参加艺考的来自山东的吴向,他告诉记者,自己从高二开始学习美术,之所以选择学美术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太差,在班里排名倒数,眼看高考无望,自己又特别喜欢漫画,父母一合计,让他选择学美术。当笔者问到他的职业规划时,他有些茫然,“等考上大学再考虑,现在关键是备考。”吴向说他所在高中的同学有好几名都是去年专业课顺利通过,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没有考上,他自己也有些忐忑,最近总睡不好觉。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像吴向一样,大多数选择艺考的学生,已经把艺考当成进入大学的“敲门砖”。他们中的很多人,普遍文化课分数在三四百分左右,如果参加普通高考,连三本都很难上,而艺考的分数线相对较低。所以他们决定走艺考这条道路,对于这样的选择,家长们也表示支持。
 


艺考学生身材不错
 

而日益增多的艺考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临时抱佛脚”的,抱着碰碰运气的念头,涌入各个艺术院校试上一试,外型俊朗者选择表演系,有文学功底者选择戏文系,实在不行考声乐。

1月15日,在位于远大路的北京姜杰文化艺术学校分校学习的一名女生对笔者说,她计划报考两所一本的大学,如果竞争激烈的话就去“某校研修学院或者成教班”。女孩因为年龄未满18岁,没有机会参加选秀活动,女孩还抽着烟愤愤地说,她打定主意要参加今年某卫视举办的选秀类节目,争取在全国一炮打响。
 


艺考学生上演惊艳泳装秀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教音乐表演的陈老师认为,现在更多的考生是怀着当明星、挣大钱的梦想来参加考试的,有的对考试项目是一无所知,有的考生拿到一道考题,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该做什么。

而据地方媒体报道,2006年由于“超女”李宇春、何洁的一夜成名,引发了当年艺术专业考试的异常火爆,全国到成都、武汉、长沙参加艺术院校专业考试的学生更是成为了当年的一大趣谈。直到现在,这些地方的艺考报名人数仍然居高不下。今年四川艺术、体育专业报名人数共68775人,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5024人。
 


小翘臀
 

算不清的备考账!

当一个家庭决定孩子走艺考这条路时,“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家长究竟要花多少钱,才可以支付昂贵的培训费,甚至通过“朋友、老师、院长等”关系,让孩子进入复试、三试,这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不过肯定远远超过参加普通高考的费用。对于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张敏就对笔者坦言,自己的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但在自己学艺备考的道路上,父母可从来没省过。张敏上课练琴吃喝住行,每个月的花费都在1万元以上。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手头的3000元现金一眨眼就用完了,小女孩第一次掌握这么多钱,“花得心里都有些发毛”;“跟别人比我还算是比较省的,都花习惯了”。
 


正在准备上台参加形体展示
 

张敏数着备考花费,“钢琴的500元一节课,这算便宜啦,学声乐的有人要1000元;考生越来越多,琴房半年前600元就能包到的,现在要1000多元一个月,贵也没办法,你得练吧。现在还有起居室里有钢琴的房子,好多人都还租不着……”

为了支持女儿考学,父母在河北老家把两套房子全部租出去,住进了奶奶家。

这些钱账算得清,大量精力和时间算不清。
 


纤细的长腿
 

艺考热也催熟了一系列产业,学校、培训机构等都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中有艺术类专业的就有百余所,并且这个数字逐年在增加,这其中一些学校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不强,却也仓促地开设专业,这最终由学生们买单。现在更有大量收费不菲的考前培训机构,从艺考培训中赚得盆满钵溢。
 


考生正在台上进行形体展示
 

有关院校招办负责人提醒考生与家长,报考人数递增速度过快,录取难度不断增大。少数幸运儿或凭实力、运气,或凭其他助力,跨过艺考这座桥,却不一定得到梦想中的未来;而更多人成为了“分母”,在落榜后品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此外,相对于普通高考,艺考因为评委打分等起到关键作用,容易出现可操作的空间。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师、歌唱家国栋对笔者提到,现在有个别老师、校领导都为了让自己的“口袋鼓鼓”,在入学前向考生承诺专业课“保过费”,这笔费用多少不一,大到买房买车,小的也能买架好的钢琴。而怕学生成绩不理想“闹事”,一般会在成绩出来时,专业成绩不合格的退全款或者部分。艺考的水很深,成了圈内人心照不宣的共识。

 
 
[ 美考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考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