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考摄影专业的考试制约着中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模式,如何把高考摄影专业的考试攻中学教育的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衔接起来是对中学教育应如何面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培养合格的人才是中学教育面临的教学问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影像的时代,是多媒体发展迅速而影响我们生活的不可更改的现实。对读图时代的到来,发展和培养数码影像人才是教育部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普通高中艺术教育者的我们,更应有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关键词] 艺术教育 高考 摄影专业 普通高中
在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中,科学和艺术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科学不仅改变人们的艺术时空观,还催生出新的艺术门类,照相发明,促生了摄影艺术、电影艺术。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表现手段,扩大了艺术创作空间,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传统的文化传播主要经历了神话传说的口头传诵与文学时代的确切记录两个阶段,而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以影像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必将取代文学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媒体。所以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影像时代,尤其是摄影,以其直观、鲜明信息丰富的特征,正逐步成为人们记录及表达的重要手段。这也就为我们从事高中艺术教育者所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在变通高中教育阶段把摄影教育纳入专业训练之中,如何适应摄影专业的高考考试要求也越来越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 高校摄影专业与中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设有摄影专业的只有十几所,正因为少而成了冷门,也就吸引了热爱此专业的学生报考,因为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出来的人少,社会就业也就不成问题。在我国,摄影高等正规学历教育起步很晚,直至廿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纳入国家教育计划,所以社会各界和考生对我国摄影高等教育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从事普通高中教育的教师在艺术高考时不知如何去带领学生参加这方面的考试,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不知如何开展相应的训练和辅导,另一方面,有摄影专业的高校又希望有专业方向明确、素质良好的学生苗子报考自己的专业。过去,我国的摄影教育大都在一些职业技校和职业中专中进行,这些学校的学生专业都有一定的水平,参加高校的专业考试似乎不存在大的问题,但参加高考文化上又有相当的不利因素,由于目前我国高考的文化录取基本上是以普通高中为基础进行的出试题方向,主要是以在校的普通高中教育的教材知识结构为主线,考核的基准,而职高和中专的教育因为教材和培养方向的不同,在此不是强项。文化考试水平赶不上普高的学生,这样往往就成了专业过关,而文化又达不到高考录取线,高校就招不到好的生源。正好相反,普通高中的学生文化却相对要强,普通高中班的美术特色班美术的专业也不错,但有些高校在专业摄影考试中又增加了摄影常识笔试和面试的考试,无疑在此方面许多变通高中生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因为大部分普通高中教育对摄影专业的要求不知所云,又没有一定的教材指引,而许多美术专业教师也不是通晓摄影知识的,如何开展辅导也就有些不知所以。最近由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了一本 <摄影专业高考指南>似乎使人有了些认识,但究竟如何开展教学的辅导也还是不太明了。
几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对摄影高考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成绩,根据我的经历,对全国的摄影高等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培养学生中摸索出了一点经验,对在普通高中进行摄影艺术教育有了深深的感悟。
二、 高校摄影专业考试的类别特点
在我国艺术类专业高考的考试方法和要求方面,不同的高校由于自身办学的特点,存在不同的考试要求和规定,而摄影专业的考试也是如此,比如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和摄影学院及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它们考试分初试、复试和面试三个步骤,专业考的科目有素描、作品分析、摄影常识和面试,时间拖得较长约半个月,要求学生除有美术摄影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综合素养,这在面试时充分地体现出来,到目前为止,我培养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在专业上通过的有 11名,这些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都是比较全面的,包括学生的气质修养都是如此。这两所学校招的人数少,一个系全国才招15—20名,去年我培养的学生有2位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这在全国的激烈竞争中算是大有成效的。另外,如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等一些院校在专业考试中科目是素描、色彩和摄影常识笔试,而南京林业大学的南方摄影学院在摄影考试中却却主要注重文化知识,只考作品分析和面试,也就是只考学生的文化水平,因为在录取时,他们更注重的是语文和外语水平。还有些院校比如鲁迅美术学院和西安工程学院等一些院校的专业考试,他们基本上不考摄影,也不对摄影知识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他们只考美术专业中的素描、色彩。对此我感到疑惑,毕竟美术和摄影在专业上还是有差别的,美术专业好的学生不一定就会喜欢摄影,而爱好摄影和有一定摄影水平的学生又不能在美术专业考试中占优势,势必造成最后高校招的生源在专业学习上不见得就很理想,又因为学习摄影对器材上有特殊的要求,经济投入上也比美术专业要高,而学生却是在有一定的思考后才报考摄影专业的,平常学的摄影知识如果在高考中得不到体现,这对学生不公平,同时对高中阶段摄影教育辅导也就变得可有可无,反过来摄影的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普及也得不到很好推广,对高校的教育和生源也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在高校摄影专业学习的学生中,据我所了解,也有不少由于经济原因,本来是学美术的后来分在摄影专业,而又由于不能购买相应的摄影器材而得不到专业的提高的例子。这一方面就阻碍了摄影教育的发展,对高校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 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关系
在我看来,高校在摄影专业考试中要充分体会和了解中学教育的延续性。在中学教育特别是变通高中教育中,艺术课只是选修课,摄影在艺术欣赏和鉴赏课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广泛存在的变通高中美术特色学校或特色班中的教学中,美术基本功教学占着主导地位,摄影教育也没有专门的很好地被重视地起来,这其中的原因有师资力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摄影专业考试在高校中没有明确统一定位的问题,而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学教育对摄影教育的可行性操作。要解决这个承上启下的衔接关系,我认为高校应充分地了解应考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中学教育的客观现实和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有可能的话,这对高校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可以招到好的生源,而对于中学教育来说,它有了明确的教育方向和目标,对培养合格的学生也有了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两者交流的最大受益者是热爱摄影事业的学生,使他们能得到正确的指引,少走弯路,对今后在大学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四、 中学教育对美术基础训练的全新定位
由于摄影与美术间的历史渊源,同时也由于中国很多摄影教育学科都是建立在美术院校中,因此,很多摄影系的专业基础教学都明确地提出从美术的造型基础的摄影的表现意识过渡的模式,因此在招生考试中只过分地强调了美术专业的重要性,而作为影像课程的需求,纵观国际上同类专业的课程,都是逐渐淡化美术技巧磨炼过程,而强化美术的设计思想理念,加大构成类课程的比重,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版式设计等,并全部用电脑数码技术完成,这实际上是将美术基础训练变成了一种专业修养必修课,这也可以保证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同样可以迅速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正因为如此,在摄影高考中如过分地要求学生作长期的美术技能训练也是不可取的。毕竟学生将来的专业对象不是以美术技能去表达而是运用数码影像技术的操作来表现和创作,时代与未来的发展将会要求高校改变招生考试的固有模式,而对中学教育在美术基础训练上也有了崭新的认识,重新定位于真正符合高等教育和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才是教育业的根本发展方向,所以在高校摄影专业的考试中,我建议以摄影基础知识为主,美术专业为辅,文化素质面试三个方面来命题,这样,一批热爱摄影艺术,又有一定美术基础和文化素质的学生才能脱颖而出,高校如果一味地只考美术专业似乎对许多热爱摄影事业的学生是一种放弃,因为他们所学的摄影知识得不到检验,专业优势也得不到体现,而对于把考试时间拖得过长也是不适合的。因为学生考试时间太长,势必加重学生在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对于文化的学习也是一个时间上的浪费。如果全国高校有摄影专业的院校能较统一的有一定之规去考试的话,对于中学的教育和学生的应试学习也不谛是一个福音,但愿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五、 迎接影像时代的到来
对于在普通高中如何进行摄影教育的辅导,我认为一要有热爱摄影事业的教师,这是重中之重。而对于生源来说其实不用愁,现代生活离不开影像,数码影像已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多媒体的传播及它良好的互通性,已经显现出对传统艺术逐渐淡化的趋势,对于文化的传播方面产生着巨大的推动力,而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几乎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只要我们把摄影教育的推广工作做好,自然会吸引更多热爱摄影的学生从事摄影专业学习的。二是要把教学目标和规划踏踏实实地做好,选好教材,多加留意和分析各高校的专业考试要求,并根据不同特点制定不同教法,走出去,引进来,请高校的教授来讲课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仔细研究,并力争得到领导的支持,我相信这将又是艺术教育高考的另一条金光大道。、
作者简介: 陈浒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宝安高级中学副校长,主管体艺特色教育,深圳市首批“名师”,“深圳市中学美术中青年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曾荣获“深圳市优秀教师”、“宝安区优秀教师”称号, 1993年调入深圳以来,培养了300多名艺术学子考入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编著有《素描人物头像高考指南》一书,著有《因材施教与特色教育》、《摄影高考之我见》等多篇论文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各大媒体对其特色教育有着广泛的报道,在深圳市乃至省内外有着较大的影响。联系电话:0755--27516040 1371419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