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请点击查看 2009年,我省实行新课程实验的首批高三毕业生将参加高考。他们的高考内容是什么?招生制度有什么变化?经过多方征求意见,酝酿已久的《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省教育厅昨天公布了这个新方案。
新方案的调研形成过程
2006年9月,全省26万高一新生进入新课程实验。随后,新课程实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课题组分赴全省各地开展调研。当时的调研人员分为高校组、中学组及普教组三个小组,调研的内容围绕会考问题、高考科目问题、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展开。2008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内容包括选修课是否纳入新高考范围,综合评价结果在新高考中占多大比重等。 选修内容也要考,但学生可选题作答
和目前的高考制度相比,考试科目没什么变化,但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说明还不明确。新方案有一个亮点,就是学生可以选题作答。
新方案提出,考试范围是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考试大纲》以及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学校必须开设供学生选修的内容均设选考题,由考生根据所选修系列或模块选择答题。也就是说,考生们在明年的高考试卷中将可以选题作答。不过目前有一个难题摆在命题专家面前,就是如何保证每个选题模块的难度一致,并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不会因选择不同的模块让考生的发挥不一致。
高考前必须完成多门学业水平考试
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规定,高中生学业基础会考将成为高招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2006级、2007级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参加高考时,必须出具规定的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这些成绩将体现在学生的电子档案中,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时的参考。不过这个方案也留下一个悬疑,那就是往届生如果复读,他们原来的会考成绩和新方案的会考成绩该如何衔接?这个问题有待出台新的政策来解决。
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招录取的必要参考
目前高中已经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审美与表现的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尚待改进三个等级呈现;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运动与健康的评价结果以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呈现。目前,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要保证综合评价可信可用,不要千人一面,要让综合评价体现出学生在整个高中过程中的个性。
省属211本科高校有望试点自主录取
目前已有多所部属高校实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政策,可以在高考前自行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确定自主选拔学生的资格,获得资格的学生可以在高考时享受各种不同的照顾政策。不过,目前的自主录取高校只局限于北大、清华等少数部属高校。新高考方案告诉我们,今后,省属211本科高校也有望试点自主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