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考资讯 » 美术高考咨询 » 美术高考焦点 » 正文

90后:我的志愿我做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5   作者:admin

 2010年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出,有人被自己喜欢的大学录取,有人选到了自己心爱的专业……高考志愿的填报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在选择志愿中,虽然免不了与父辈的“交锋”,但90后考生往往占了上风。


    “妈妈说很伤心”

    亮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准新生

    “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都在外省带着蜜蜂追逐鲜花,但老是打来电话询问。”亮亮说。

    亮亮毕业于金华艾青中学,在今年的高考中,考了582分,超出第一批分数线31分。但尽管这样,她仍然觉得选择余地不大。填报志愿前,姐姐带着她去咨询专家,对方让她列出10所心仪的高校,结果,9所高校被专家否决了:“实力一般,眼光太高!”

    “妈妈希望我选择江浙沪一带的学校,这样近一点。”亮亮说。但她一定要选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当场挂了妈妈的电话。后来,妈妈发短信给她,说自己很伤心。

    亮亮如愿选择了自己的学校,保险起见,还选择了专业服从。最后被这所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录取。后来,亮亮向别人打听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得到的答案是:就业艰难,除非女的十分优秀,基本是只要男的不要女的。虽然亮亮现在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她也不知道四年后会不会后悔。


    我的专业我做主

    严晶:杭州师范大学准新生

    2009年,严晶从金华汤溪中学毕业,却因填报志愿失误而遭到退档。

    去年,河北某高校在我省招12人,不幸的是,严晶就是第13人。他选择了复读。

    今年,严晶考了544分。这次他喜欢上了师范专业,同时希望在省内学习,所以选择了杭州师范大学,被录取了。因为去年被退档了,所以今年填志愿求稳。严晶乐滋滋地说,听说杭师大的食堂和宿舍不错。

    “志愿的事情,其实父母并不很明白。有时候,他们光看分数。还是我自己心里最清楚。”两年高考,两次填志愿,严晶都坚持自己决定。

    项乐乐: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8届学生

    项乐乐是名乐观的女生,高考结束后,虽然曾对自己高中三年的表现很懊恼,但在父母的安慰下,她很快就走出了高考失利的阴影。

    “当时面对两本厚厚的志愿手册,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填。而且自己分数不高,也没重点高校让我选,主要还是看地域和专业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项乐乐现就读于一所独立院校的新闻专业,而在这之前,她曾有机会进入公办院校台州学院。

    “那天晚上12点左右,招生办打来电话征求意见,如果我专业服从就让我进入该校中文专业(小学教育方向),然后第二天早上10点前传真一份服从证明过去就行。”项乐乐说。但她并不喜欢该专业,那天晚上很迷茫,后来考虑到杭州的地理优势,以及自身的专业兴趣,她最终选择了浙大城市学院。


    为了专业与父亲吵架

    祝化:浙大城市学院准新生

    初中时,祝化便确定了他的美术道路。不过,他爸爸一直不同意,觉得“艺术生”不如其他专业,学习美术发展路子窄。

    为了使父亲认同美术,祝化还和父亲发生过激烈争吵。“现在,父亲不像以前那么强烈反对,但仍然鄙视美术专业。”祝化说。

    祝化就读的高中没有美术班。为了梦想,高三时他和几名同学到杭州花了5个月时间学美术。他曾想过考中国美院,但梦想和现实差距较大。

    高考填报志愿时,祝化目标很明确:“专业确定,学校择优。”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圈定了四所学校,分别是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后记:

    记者在网上做的一份小调查显示,在填报志愿时,70%的人选择自己做主,19%的人选择“家长的意见起决定作用”,11%的人选择“老师的意见起决定作用”。可见,90后大学生在人生抉择时,更加倾向于自己做主。

    此外,新浪和麦可思曾对高中毕业生做过一份调查,高考前两个月,一半以上考生无志愿填报计划,其中,农民和农民工家庭考生无填报计划比例最高,达到58%。其次是无业和退休家庭,达到57%。

 

 
 
[ 美考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考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