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高考形势及命题趋势
日期:2008-09-18 00:00
过渡,北京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逐步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这几个方面从大纲版向课程版的改革不是颠覆性的改革,一定要用“颠覆性”这个词,应当用在教学之中,用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人才观念之中。对于考试,特别是高考这样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一定要十分慎重、十分稳妥。从大纲版向课程版过渡必须是积极的也必须是稳定的、稳妥的。 我们回忆一下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特别是中考改革前几年稳定、稳妥的改革,“分科推进”、“分区推进”到今年北京市中考各科、各区全部进入了课程版,学生稳定、老师稳定、学校稳定、社会稳定,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高考也是一样,改革有一个过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保持改革的连续性。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大胆预测:明年北京高考大纲版的收官之年,高考试题难度与今年相比会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 -关键词:复读机会 复读机会还有 应届生不必背包袱 一些人认为今年是复读的最后机会,意思是说目前这拨高三学生学的是大纲版,如果明年高考失利再想复读就必须参加全新的课程版高考,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 实际上,“高考是为高校选拔有学习潜在能力的新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公平、公正、有效”。所谓“公平、公正、有效”既包括录取,也包括高考命题。而这个“公平、公正、有效”的原则面对的不仅仅是应届生,也包括往届生,在制定录取办法原则时绝对不能歧视往届生,特别是在命题改革时,绝对不能伤害往届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有效”。 全国的高考就科目组的改革已经有了好几个回合了,“大文、大理科目组”、“3+2科目组”、“3+x科目组”、“三南科目组”等等,每一次改革都是平稳的、稳妥的,面对全社会的。至于考试内容的改革我们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程,又经历了从“能力立意”向“问题立意”的过程,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紧密结合,这种改革也是面向全社会的、稳定的、稳妥的。全国第一批走入改革的四个省――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已给我们做出榜样。总之高考要面向全社会,就要坚持“公平、公正、有效”的原则。同时,高考改革是平稳过渡的,决不是颠覆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高三应届生千万要放平心态,不要因为即将到来的课改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4 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