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有望08年出台
日期:2007-09-29 00:00
考虑学校而非专业。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高三在读生,也注意到这一倾向。在问学生对将来的打算时,学生可以报出一两所自己向往报考的学校名称,但对具体的专业则表现迷茫。 对此,陆老师指出,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兼顾学校和专业进行选择。高考职业规划的意义不只是思考你想进入什么样的学校与专业,更重要的是进而确立未来职业生涯的走向。在考虑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能力。比方说,有的考生非常喜欢作家这个职业,但是喜欢这个职业不代表他有成为作家的素质。 其次,考生对专业的了解不要浮于表面。 平常心看待高考志愿改革 陆老师同时指出,要求高中生来认识大学的专业,知道专业是什么内涵,专业的未来前景怎样确实很难。因此,高校方面为克服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的盲目性也尽量创作机会。如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制度上进行改革。像该校的按大类招生,复旦实施的通识教育等。其次,各学校都设有转专业的制度,但总体来说都是有局限性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想转专业就转专业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学生还是应该在了解学校和专业方面多多努力。 从招生的角度来说,即使填报志愿的方式改革,对于高校来说,专业录取却是学校自主办学的体现。因此,考生应该关注高校的招生简章,注意不同高校在学生进档后专业录取的不同做法。 一般学校安排专业有三种做法,很难说孰优孰劣。第一种是“专业优先录取法”,将报考第一专业的学生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在这一方法中,如果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未进,则即使考分很高,不一定能进第二专业;第二种是“分数优先录取法”,将分数高的人进行排队,逐个满足学生的要求;第三种方法是“设置级差分录取法”,通过对前面几个专业志愿设置级差分,如“3、2、1、1、1”等,来对学生进行调控。 此外陆老师提醒,对高考志愿的改革,考生要保持平常心。越是对高考志愿改革看重,越是会在自己填报志愿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因素。 【建议】从中学起思考和规划人生 专家建议,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应认识到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去思考一些如“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如何实现理想”等问题;可与亲友讨论,找出长处与兴趣;还可去心理咨询机构做一些职业、性格的心理测试,帮助自己认清特点、潜力以及适合的职业等。结合以上信息,高中生需要制定合理、清晰的发展目标。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尤其要强调“自己做主”。 填志愿前,学生应完成对有意填报大学全面、深入的了解工作。高考不是人生的尽头而是新的起点,志愿填报也是人生规划中的重要一步。对于选专业,不能仅以热门程度为依据,而应在收集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信息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和专业。 对于高中来说,不妨开设些关于大学的校本课程,定期请大学教师或校友以专题讲座、座谈会、指导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递关于大学的信息。 【实践】高一起就要规划高考志愿 今年年底前,一个名为“学业人生规划”的网站将和交大附中的全体学生见面,告诉他们如何填报志愿,如何规划人生。如果运行效果良好,这个网站还将在不远的将来为其他学校的高中生服务。 目前网站已经到了最后的完善阶段。交大附中教务主任王铁桦告诉记者,现在的高中生往往把主要时间用于学业,对于人生目标考虑得还不够充分,这在高一、高二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通常来说,高中学校往往只在两个阶段指导学生对未来作一些筹划,一是高二升高三时,文理分科阶段,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选科;二是在志愿填报前,老师会劝导学生:实事求是,要根据你的学习成
2/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2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