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2009年安徽省高考方案的七大修改内容
日期:2008-02-26 00:00
定的学习内容,其中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测试。 点评:信息技术是高中新课改的必修课程,是否列入高考,一直备受争议。此前,我省方案明确不考,此次增加“上机测试”目的很明显:高考不考,录取也要用,引导考生学习。 修改7:往届生录取“参考原会考成绩” 原稿: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每科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综合素质评价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方可被二本以上普通本科院校录取;体育类、艺术类考生的录取不受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的限制;历届生及社会考生仍参照原有录取办法,过渡期为3年。同等条件下的2009届应届考生,高等学校可以优先录取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达到A级(或优秀)数多的考生。 修改后: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每科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综合素质评价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方可被二本以上普通本科院校录取;2008届及以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求参考原会考成绩;社会考生仍参照原有录取办法,过渡期为3年,鼓励社会考生在过渡期内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艺体类及特招生的相应要求由安徽省2009年的招生办法另行规定。在同等条件下,高等学校可以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达到A级(或优秀)数多的考生。 点评:这一变化究竟是否能得到学校、教师、家长和考生的认可与支持,有待于3月上旬的听证会的说法。 -焦点 听证会将会关注哪些焦点? 昨天,记者在咨询部分高三一线教师和家长时了解到,针对省教育厅即将召开的新高考方案听证会,各方仍有不少期待和关注的焦点。 对于学业水平检测的考试环节,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之前的“会考”纪律并不严,作弊行为时有发生。眼下,因为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要加入到学生的高校录取成绩中,因此要加大监考力度,增强阅卷信度,确保考生成绩准确可信。 同时,新方案意见稿中规定“选修课程的分值不低于10%,均为必做题”,但没有明确不同学科的分值,因此,还应该对统考各学科有较细化的分值比例,这方面内容希望能在以后各科考试的“补充说明”中体现出来。 而且,通用技术科考试也许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设置这一学科出发点是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但在教学实际中,“通用技术”似乎几经成为教学的“鸡肋”,教学中缺少必要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难以完成教学,但又不能不教。有的学校认为,“学业水平考试方案”中规定“通用技术”“考试时间为30分钟、分值为20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表现。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的重实践、重能力的特点,建议“通用技术”考试增加考试时间,并改为开卷考试。 此外,综合素质评价从6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方案中对评价的方式、权重、等级作了具体的规定。但学校实际操作中,感觉到操作起来非常繁琐,一次评定下来要动用很多的人力、物力。方案中总评等级按“高一占30%,高二占30%,高三占40%”的比例合成,也有些不合管理实际。因此建议简化评价程序,适当增加高二阶段比例。 不过,具体听证会之后,该套方案还会有多大变化,估计要到3月以后才能揭晓了。(实习生张赛赛 记者武静)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2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