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艺考保送生经验:机会垂青于努力的人
日期:2006-02-22 00:00
? 黄:我们花鸟好像就是笔墨上的功夫,还跟书法功底有关系。 陈:其实有时候说国画把人画得比较像是低层面的要求,但是我觉得能把人画像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 记:包括怎样抓住对象的神态也是不容易的事。 ? 陈:对。要把它捕捉住,然后要把它画得像,对考生来说已经够了。考试可能还是先把型做好。有的同学对考试接触比较多,说考试其实就几招:一要整体,二要深入,三是型要准。考试还是一个比较初级的东西,还是见招拆招。如果有这三招大家做得比较好的话,估计考上美院应该没什么问题。我在考附中 、考本科、考研,一直都是贯彻这几点。 ? 记:一般小品都爱考什么? ? 黄:都是比较常见的题材,比如说是花卉、鸟禽,这些比较常见的。 ? 记:考试中的小品画创作一般要注意哪些方面? ? 黄:小品要重视笔墨,造型也要准确;笔墨上面注重得更多一点。考生在考前一般都会背临一些小品画。平时多画一些,然后到考试的时候就往上套。国画需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一笔下去,老师就看得出来有多少功力了。我说的这些仅仅是考前备战策略,本人并不提倡.感谢关注ms211.com ? 记:那你讲一讲现在你理解的“整体”。 ? 陈:我认为整体是要解决关系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要把一个石膏中的眼睛画立体,很多人会一味的去抠眼睛,然而却不知把鼻子、头发往后退,加强它们和眼睛的对比关系。这时的眼睛自然而然往前走了。还有我们有时画人物素描时,喜欢把背景和人物都使劲去刻画,结果面面俱到。再看大师们的画,他们想把人画立体,有时不光是去刻画人的,他们会去减弱背景来完成对人物的塑造。 ? 黄:我在附中画人物的时候也是这样。这就是一个转的过程。 陈:我们从小开始训练,都是要求有明暗色调的。但是后来我发现用国画语言时,同样是画人,却发现原来所学的这些最基本的要求用不上了。那时候还是一年级,我发现这个问题时感到特别难受,我就回到附中去请教徐屏老师,还有张浩老师――他现在是附中校长。我去找他们,两个老师都对我特别好。他们跟我一聊就是一个下午。他们跟我讲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我问他们上美院我应该学些什么?他们说你要画出一张好一点的毕业创作。同时,他们回答了我的困惑。他们说,你当初在附中时不是画得很好吗?我说,用笔墨造型时就突然觉得自己转不过来了,原来所学的“明暗”没地方用了。后来,随着课上老师的讲授和我自己 课下的钻研,我转变过来了。这个过程挺不容易的。另外,我觉得临摹特别有用。对考生来说临摹也是特别管用的。我看见一些学生就跟他们说临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东西。 ? 记:在国画这方面临摹特别有用,还是其他都一样? ? 黄:都有。像古人学画多从临摹入手,从经典作品中细细揣摩用笔用墨之法,构图经营之道,我们学校国画系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 记:花鸟画在创作上难于突破的是什么? ? 黄:我觉得花鸟画难于突破的是你要从传统中走出来,然后本身还是要很传统。 这点我觉得很难。比如说就是你在学习传统的时候,你就不能被传统的程式所禁锢住,你要从传统中吸取优秀的经典的东西,然后再以自己的方式,以新的有时代气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我觉得挺难的。?? ? 记:如果说让你评一幅花鸟画的优劣,除了对用线、笔墨之外,还有什么标准吗? ? 黄:用线、笔墨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技法上的东西。比较好的花鸟画主要是让你感觉得到一种意境,它的气息。对用线和笔墨的理解通过临习和解读经典画作,会不断提高的。对考生可能就是先把手头功夫做好。对考生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每个阶段的要求也是不
3/4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6/28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