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访谈:理性应考 别犯通病
日期:2006-02-22 00:00
所说的生活品质就有了保障的基础。第二点,要想从事艺术的这些人,除了仅仅热爱以外,还要注意艺术本身 的东西。它是一门学问,是很辛苦的事,特别是艺术的练功是特别辛苦的,要有吃苦的准备。还要有一个适应性。有些是他喜欢,但是他不合适,我希望不合适的人可以从事业余,但不要从事专业。因为一旦变成业余,他的天地就宽了。我希望他把能力和他本身的兴趣和心理的需求区分开。第三点,要想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首先要明白艺术领域的残酷性,是成千上万的“先烈”倒下去的。如何不使自己变成成千上万的“先烈”,肯定自己要很强,要把文化课提上去。这文化课里面包含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对中国文化本身的认识,第二个是外语的能力。外语为什么会这么重要?走到高端都是靠信息,信息是要能读原著。然后是能够上国际专业资讯的网站。你要看明白最尖端的是什么,你才能够有所作为,否则你就只能在食物链最底层争那个小虾米,然后就靠低价来竞争。最后用敷衍了事的方式去做事情,这就完了。今天中国为什么原创东西那么差,各个企业都在拷贝别人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的盗版,因为没有能力做脑力劳动,只能用复制。 所以说任何想要从事美术行业的学生,都要注意我刚才讲的这些。文化课一定要好,外语一定要好。 ? 记:您们喜欢收什么样的学生呢? ? 宋:不是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是国家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中国需要的设计师是能与未来外来的竞争者同台竞争的人。现在为什么大的项目都是外国人做的?不是中国人没有能力去做,不是技术层面的,是思维层面的差异。还有一些产品是外国的设计在中国加工。中国是巨大的原料加工场,真正的成本附加值附加到了外国品牌上。而外国品牌的附加值是在设计这一块,在他的营销,在他的物流,在他的品牌的文化上。什么地方赔呢?是材料加工,产品加工厂赔。劳动力赔了,材料赔了,耗能赔了,都要记到加工厂的账上,这是极不公平的。我们中国的设计师脚踏实地把我刚才说的那些环节都补上。该补的课补上,最后还得争得一个能力,去外面看看,知道外面发生什么,然后再回来想想我们在同样有效的设计里面,我们要做哪些事,我们要攻哪些关。不是拷贝关,是原创关。所以只有这样的创造,才有可能有出息。 ? 记:我知道您是色彩学方面的专家。谈到原创性,你能不能从色彩学角度来谈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在设计的关系? ? 宋:直接从传统里面谈色彩拿到今天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色彩如果在设计界的话,它是时尚性的。那么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化。那么精神的现代化有一个重要要求是,非常清晰地知道我们传统中色彩文化状态是什么,它的沿革是什么,它的审美点在哪里?第二个是要清楚我们这种文化形态跟中国人是一种什么关系。如果我们明白这些,还要了解中国现在人的心态是什么。那么找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可能就会走出一个属于中国审美习惯的、时尚的色彩之路。那么在这里面有一个技术点,就是说当你要把传统色彩和现代色彩转型的时候,你要有一系列的色彩学的知识,比如说色度学的知识,色彩设计学的知识。这个东西很细化。这个也是我刚才讲的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配给转化,转后可能就会有一个中国风格,而不是一个简单化的处理。 ? 记:您讲的那诸多种能力要有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在学院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 ? 宋:在基础部里我们就非常讲究一个基础配餐,就是我说的那些点。在我们这个盘子里面就是这样组织的。我不在乎你这一年下来真正变成专业里面什么很重要的人。我的意思是关注由一个自然人向准专业人过渡的教化过程,准自然人向准专业人教化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我希望他的知识点像2
4/5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6/28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