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首页 美考资讯 刷新 登陆
关于中国当今大学收费的看法
日期:2005-06-17 00:00
凭什么成为“小集体”的永远的赚钱机器?并且利润又是出奇的高,真是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 第三,高校收费标准不能一成不变,或只升不降。假如10多年前,由于政府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有些大学的校舍简陋、奇缺,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提高等。因此,当时的高收费还可以理解。但是经过10多年的收费,这些状况已大为改观,学校已成规模,各类教学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但现在大学生上学,学校不就是发几本书,安排几个老师上课吗?而学生每年交纳的几千元学费到底花费到哪里去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纳闷的“谜团”。教育“致贫”现象很不正常,它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而且也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影响到全社会稳定大局的行为。 5.无休止的大学变相圈地运动   近些年所搞的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与学校的高额收费也是分不开的。学生学杂费是高校建设新校区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高校要扩建新校区需要很多的钱,一所大学一次征用上千亩土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许多大学便从学生身上想办法。所以,高校大规模的建设新校区也是导致高校高收费的原因之一。   “先大后强”的办学理念是“大学圈地运动”的理论支持。不少高校的管理者相信,只有先将学校的规模做大,才可能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创建全国或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做大”就意味着要扩大招生规模,因此就必须扩大学校的空间,多征地多盖楼;于是,大量圈地与大兴土木便在“先大后强”理念的支持下风行全国了。更有甚者,有的大学为了扩大招生规模,便组织了几个大学合并在一起,于是有的专科学校便摇身 一变成了本科学校。如果他们的自身水平确实有所提高,这样也无所非议。怕就怕他们自己不思进取,搞一些暗箱操作,鲜为人知的勾当。结果不仅害了学生,还败坏了学校的名誉,危害了国家的教育事业。   大规模的圈地是一种极不经济的行为。中国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着资金与资源不足的困境,各大学手中的可用资源本来就极为有限。大量圈地与大兴土木让各大高校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支付圈地盖楼的经济成本,大学管理者们只好一靠举债二靠“挖”学生。一方面向银行大量贷款,结果是债务一届转一届,最后学校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学校向学生分摊成本,从他们应得的教育资源中“挖”,结果让学生们接受了若干年的“缺损教育”,最后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建筑物与一届又一届不合格或半合格的大学生。同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占用了老百姓的大量耕地,使百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少,使他们的土地收入也减少。并且有的大学并不需要圈那么多地来建新校区,因为他们还达不到建新校区的水平,每年连新生都收不够,我不知道圈那么多地建新校区干什么,我个人认为目的并不是全为学生考虑的,也许是为了追求长远的经济效益。下面也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某大学花巨资建设了一系列漂亮的宿舍楼。可是住宿费却高的离奇。按照当地的物价,每个宿舍的几位成员所交的住宿费足足可以在外面买下那样的一间房子。但是。教育部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大学生私自在外面租房,所以某些高校便更肆无忌惮的提高住宿费。更让人气愤的是某些大学的收费大大提高了,可是学校设施却没有多大改善。学生花了很多钱却享受不到足够的资源。我们是否再向大学有关领导问一句,我们的钱都用在那里了? 6.呼吁加快高校收费改革   现在的所谓穷学生上不起学,很大程度也是这个学校越来越豪华造成的。那么,以其贷款给他,然后让他拿贷来的款去上豪华的学校,不如降低一下豪华的程度。比如说当年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可以天当教室,地当纸来教学,教出来的干部照样一流地棒,能够打败美国的

3/5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美考资讯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6/28 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