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首页 美考资讯 刷新 登陆
高分生“清北班”复读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
日期:2010-07-20 08:00
,并以优秀高中生夏令营的名义将他接到北京。然而清华为其增加特别名额的要求遭到教育部拒绝,这出闹剧,最后以北大补录黄文帝告终。该事件拉开了高校生源争夺战升级的序幕。在愈演愈烈的生源战中,“第一集团”两校的抢人战术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效仿。从派出各路人马深入到各县市中学宣传到重金利诱,从承诺投档即保证录取到可以任选专业,甚至将提前“掐尖”的战线前移到了高一高二,高校生源竞争已无所不用其极。“你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在上世纪90年代,高分考生远没有今天那么集中。上海不少名校也能招到相当数量的省、市级状元”。然而近年来,除了少部分高分考生选择就读香港高校外,大部分的省级状元都被清华北大瓜分,有些名校甚至连文理科前20名都碰不到。“清华北大的‘掐尖’行动,几乎已遍及所有县级市的重点中学。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远非其他高校所能匹敌”。中科大招生人员徐老师对此深有体会。2008年在甘肃招生时,徐老师跟兰州一中校方磨了两个小时才被允许摆起“招生摊位”;而就在此前一天,清华招生人员却受到了该校的热情款待。对这种差别化待遇,该中学的教学主任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清华是清华”。《文汇报》教育记者在跟随上海招生团赴各地进行调研时发现,一些地区对清华北大的崇拜已到无法理喻的地步。某985重点高校去年从西安一所“超级牛校”里招了两个上了清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但直到现在,这所中学的校长一看到该校招生老师仍会抱怨‘你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在一些地区,高分学生就算愿意报考清华北大以外的高校,也会受到学校阻挠。复旦招办工作人员告诉本刊,新疆一名考生非常向往复旦,但因其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考生所在学校坚持要求他把北大或清华放在第一志愿,甚至扣下了他的志愿填报表格。最后复旦招办主任出面斡旋,学校才在志愿填报截止日同意他报复旦。即使是在高校林立的上海,学校、家长和学生也把能进清华北大视作一种荣誉。上海位育中学原副校长姚国超曾透露,在上海最初开展自主招生时,他们都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清华北大。同济招办主任邓秋军认为,高校间这种过度的生源竞争会导致人才浪费,“某些高校几乎囊括了所有优质生源,问题是,他们培养得过来吗?”“当今高校的生源竞争,仍是计划录取制度之下的‘抢生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告诉本刊,这种仅仅停留在录取手段、录取优惠政策上的恶性竞争,只会拉大学校间的不平等,而不能完成某些大学借生源争夺实现去行政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我们被挟裹进了这个游戏中”“我们已经放弃了对最顶端尖子生的争夺。”邓秋军有些无奈。另一些高校则表示他们并不想参与“掐尖战”,“我们希望招收符合自己办学特色和理念的学生。”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对本刊说。然而在生源争夺战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我们被挟裹进了这个游戏中。”邓秋军说。但与清华北大的寡头地位相比,“第二集团”高校只能“踩着他们的脚后跟”招生。清华和北大能够在第一时间,甚至是高考分数尚未公布之前,拿到高分考生的名单与联系方式---这些资料对于其他高校往往是“保密”的。2008年甘肃招生时,中科大招生组曾向各中学及清华和北大要过名单,但均遭拒绝。“即使拿到了名单又如何?前几十名还是会被清华北大瓜分掉。”邓秋军说。两校可以按照名单先行挑选学生,许多高分尖子生会因清华或北大的一个电话,随时改变自己的报考决定。中科大招生组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刚达到清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因被清华回绝,跑到中科大招生处表达自己的报考决心;然而第二天,清华表示录取他,他就不再联系中科大。“到了第三天,清华计划有变,他又跑回来了

4/8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美考资讯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5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