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生“清北班”复读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
日期:2010-07-20 08:00
!”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优势,可以让清华和北大轻而易举地将高分考生收罗门下。别的高校则远没有这么强大的气场。2008年在广东招生时,复旦、同济、武汉大学、上海财经、中国政法等高校集体遭遇“招生滑铁卢”,录取分数划至一本线仍不“满档”。上述学校招生工作人员在向媒体解释“断档”原因时表示,北大清华招生计划的不断变化,是各校无法正确估计自己的分数线,从而没能正确引导学生填报志愿的原因之一。而即使是“踩着脚后跟”招生,也仍是一场艰苦的“间谍战”。相中的高分生源随时有可能被别的高校策反,而各校招生人员也要时刻准备着去“挖墙脚”。每年的招生季,几乎都会上演高分生源“转会”的故事:2008年甘肃一名原本决意报考中科大的考生,在最后时刻被北大撬了墙脚;几年前四川一名想上复旦的“种子选手”,在经过中科大招生人员两个多小时的“恳谈”之后,“跳槽”到了中科大;另一位信誓旦旦要考上海交大的学生,最后被游说去了浙江大学。“合纵”、“连横”各有目的“高考招生已经进入战国时代,”一所985高校的招生老师说,战国时期六国诸侯联合对抗秦国的“合纵”策略在上海军团中得到了实践。从去年起,复旦、同济、华东师大等上海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改以往各自为战的作风,联合组团赴西部地区进行招生宣传。今年,随着上交大和华东理工的加入,这一阵营再次扩容。而今年伊始的“五校联考”也被许多高校视为一种新的“连横”。尽管各校招生办负责人均宣称“五校联考”有利于节省自主招生成本,也方便了考生。但在其他高校看来,与清华的“连横”更多的是为了提前“掐尖”,从而在与其他名校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远交近攻,争取在第二集团中取得领先。”2008年招生结束后,中科大招生负责人在日记里这样总结。这一充满谋略的招生日记在多所高校被争相传阅,甚至有高校要求招生人员集中学习之。“每个高校都各有高招,”多年从事招生工作的邓秋军说。中科大招办人员自曝,为了争取一名675分的高分考生报考中科大,他们不仅与该考生和家长共进早餐,甚至全程陪同他去中学填报志愿。这种贴身服务“说好听是陪同,说不好听是押送”,该老师说,目的无非是为了防止别的学校“掐尖”。“糖衣炮弹”是另一种最常用手段,也就是对中学老师、学生和家长以重金利诱。今年各校均大幅提高奖学金,清华大学宣布对省级状元奖励4万元,加上各院系的奖学金,状元最终获得的奖金总额可能超过10万元。与“糖衣炮弹”配套的是“感情牌”。重庆南开中学校长宋璞透露,北大招生老师甚至把报考北大的学生请到家里,亲自下厨“慰劳”他们。这一做法也为其他高校所效仿。今年年初,上海交大在湖北招生宣讲时邀请现场上百名家长共进午餐,这一被当地媒体称为“人性化”的举措迅速为上海交大在湖北赢得口碑。2009年复旦招生的大获全胜更是被诸多高校视为招生策略成功运用的典范。这一年,复旦不仅大幅调整全国招生计划,还派出了前所未有的招生阵容:即使在只投放4个招生名额的甘肃地区,复旦也派出了8名老师去负责招生。“触角伸到了嘉峪关之遥,所用之精力完全不符合复旦的一贯作风。”中科大甘肃招生负责人如是说。结果不出所料,复旦“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没有在任何一个省份出现断档;文理科各专业的高分生源几乎都仅次于清华北大。这一成绩让它的昔日劲敌上海交大、中科大倍感压力。功利主义驱逐了教育的本质“‘掐尖’并不以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为基础,也不以培养和造就学生为目的,纯粹只是出于高校自身的考虑。”熊丙奇说,这是由于中国大学的生源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排名,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国家财政和各项政策上的倾斜,使得某些高校在招生方面享有了不可逾越的“生源特权”。南方科
5/8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5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