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首页 美考资讯 刷新 登陆
高分生“清北班”复读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
日期:2010-07-20 08:00
我们推出这个考试不仅仅是为了选人,更希望能推出一个高水平考试,通过这种考试,可以把中国最优秀的学生挑选出来。”孟芊说。清华联合复旦、南京大学等推出五校联考,北大随之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与其说是两个学校的PK,不如说是两种新规则的PK。舒忠飞说,从 2003年开始,教育部就在全国重点高校中探索自主招生,北大也在试点高校名单之列。除了高考之外,北大还有一些自主招生,会根据各中学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综合考虑,下达一部分名额到中学。他介绍说,北大的自主招生报名没有限制,但门槛还是有的。经过专家组筛选,通过初步审核后,北大在每个省份都会组织一场笔试,笔试合格者到北大参加面试。层层选拔后,这些学生也要参加高考,但会根据他选拔考试的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分数优惠。“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也是自主招生的方式之一,不过高考还是主要的,自主招生是一个补充。”孟芊却认为,“自主招生”这个词不够合理;“加强大学自主权,最主要的就是招生自主,如果认可中国大学有招生自主权,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自主招生进来的。”而实际上,就连清华在招生的问题上也受制于人。据清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比如我们在一个省的招生计划是30个,但是只发现了29个符合我们要求的学生,那么我们就会遭到地方行政部门最强烈的抵抗,对大学来说,就连这么一点点自主权都没有。招生名额只能加不能减,大学受制于地方政府,这在其他国家恐怕也不多见。”这样的问题多了,让清华北大“忍无可忍”,终于在教育改革的支持下尝试着“重新洗牌”。“但招生自主权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需要舆论支持和行业自律,否则肯定出问题。”孟芊说。谁是新一轮规则的制定者孟芊说,地方政府都希望当地多一些考生去清华,因为有多少人考上清华北大,已经成为这些地区招生考试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一。“这也是基础教育的尴尬,中学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输送大学新生,还要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但现实是即使一个中学素质教育搞得再好,高考成绩不好,他就会面临招生、办学上的一系列麻烦,反之就会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经济政治利益双丰收。”他认为,目前现状是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太合理,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把公平等同于一张考卷,同时又要求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出现。”孟芊说,如果可以真正推行高校招生自主,高校之间一定还有竞争,但是会是更高层面的竞争,是围绕对人才测评水平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争几个高分考生。“在目前体制下,你不能指望通过一次高考进行测量,但也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自己进行考核,所以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为清华制定选拔学生的标准,而是希望对特点相近的大学,我们设计的考试成绩都能够对他们有参考意义。”换句话说,清华希望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其他的高校也可以受惠于这个规则。他透露,事实上已经有学校表达了和清华合作的意愿,“我们希望成为考试规则和选拔标准的制定者,我们要的是我们认定的好学生,要符合我们的价值体系。”如此,清华也就可以脱离地方行政化和既有招生制度的束缚。“我们的社会有阶层之分,教育是打破阶层的唯一阶梯。一个人的身份,可以通过上大学来改变,高考体制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它让人们可以稳定的从下层向上层流动。如果这种公平没有了,就很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高校招生考试公平又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方面。所以在每条轨道上,我们都要有明确的标准程序,不按成绩招生是错的,关键是成绩怎么给。成绩既不能是非量化的,又不能简单求和”。孟芊强调,公平是高招新体制最重要的基石。

8/8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美考资讯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5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