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在赣自主招生42名
日期:2010-07-21 08:00
校、电子技校等民办院校的招生电话。”张朝说,“还去学校问过是怎么回事,但学校也不清楚。” 南昌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购买这类信息的买家主要是一些高考复读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民办高校等,但不排除有人用买来的考生信息进行招生诈骗。他提醒考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防止个人信息被人利用,要对“飞来”的招生信息或录取通知进行核实。 【本报提醒】 招生陷阱主要有3种 据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招生陷阱主要有以下3种:一些教育机构夸大事实误导家长和学生;一些教育机构发布虚假信息;部分学校不具备办学条件,连教学场所和师资力量都没有却大肆招生敛财。 面对类似陷阱考生及考生家长要注意: 1、在选择教育机构时,要认真审查其是否具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招生资格和学历是否得到国家承认。 2、报名前,学生和家长应先实地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如发现“分部、分校”的字样,应先到教育部门咨询了解情况。 3、报名时,学生应与校方签订相关合同,将校方的承诺都写入合同中,并约定违约责任。 4、在交费时,要向学校索取正式票据。 新闻即时评 考生信息被卖 教育部门不能袖手旁观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74万人。对于一些录取批次较低的高校及民办学校,生源压力骤然增加。因此,有些学校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落榜考生信息。此外,高考复读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培训机构也把目光瞄准了考生信息这块“大蛋糕”。 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但是,竟有人贩卖南昌考生信息,“12971条信息打包价600元”,考生的个人信息就这样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出现了考生多次“被考上大学”的“喜剧”,严重的会成为高考诈骗的受害者。南昌教育部门针对新建二中考生信息外泄情况提醒大家,“要擦亮眼睛,防止个人信息被人利用……”这种善意的提醒固然具有一定的警戒作用。可是,对于这些考生信息为何泄露,如何防范广大考生信息再次外泄等问题却未见提及。考生信息泄露,教育部门岂能袖手旁观? 对于新建二中以及其他学校考生信息的泄露,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出击,会同公安等相关部门追查信息外泄事件。(李贤平)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5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