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首页 美考资讯 刷新 登陆
清华校长寄语毕业生做“中国脊梁”(
日期:2010-07-22 08:00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昨日上午,清华举行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校长顾秉林在演讲中分别借用著名华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林家翘以及鲁迅的话,鼓励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  今年该校有3144名本科生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其中有212名学生获得了第二学士学位。顾秉林用十分钟作了《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的演讲。清华校方工作人员说,这个主题由顾秉林自己确定并最后修改定稿。  顾秉林重新阐释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作为他对这群毕业生的临别赠言。在解释“自强不息”时他借用林家翘的那句“不管搞哪一行,要紧的是千万不要搞第二等题目”,鼓励毕业生“没有理由不树立这样的雄心和抱负。我衷心地鼓励各位同学,不要随波逐流、小富即安;更不要朝秦暮楚、轻言放弃,而要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做出第一等的事业!”  在解释“厚德载物”时,顾秉林回顾了清华的建立与国耻相连,并借用闻一多的“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告诫这些年轻人,救亡图强、爱国奉献从来就是清华人心中最重的传统和责任。  顾秉林说,期望大家能够把自己的热忱化为一生都坚定和坚持的行动,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而努力。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学生反应  演讲不跟风 学生听得high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本科毕业生刘洋说,虽然顾秉林校长也在注意吸引人,但没有跟风。校长在演讲的开头先是用“图书馆排队”、“操场”、“第十食堂”、“人人网”这些大家都熟悉的名词,接着用了为汶川地震灾区献血和为玉树祈福等大学四年经历的经典画面,很贴近大家的生活,也反映了这几年的生活,同学们听得都很high,现场那么多次掌声说明大家很认可校长演讲的内容。  刘洋认为,校长在演讲中注意贴近性,但并不只强调网络上的语言,仍然将落脚点放在价值观的选择和清华自身的文化上,“贴近的同时不失严谨,严谨是清华一贯的风格,这也是一种坚持”。  顾秉林在演讲中也承认了清华的不足,包括总体上对课业的要求比较严格,学分绩的压力比较大,给大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足,对同学的个性发展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支持不够等。刘洋认为,承认不足需要勇气,只有承认不足才能进步,这跟做人是一样的。  人物  清华美院毕业生西藏当村官  高云亮,清华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金属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参加完昨日的毕业典礼后,他即将到西藏去当村官。  他说,去西藏基层工作是一种幸运,这是能让他理想和现实交汇的最完美的地方。在他看来,选择西藏,更像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他不愿意为此去计较什么。  照顾病父辍学八年  四次高考终上清华  27岁的高云亮出生在吉林通化地区一个贫困县城,家里四个孩子,他排老三,是家中唯一的男孩。  母亲没有工作,全家只能靠父亲在外做木工活维持生计。1993年,父亲突发脑溢血,虽保住了性命,但从此瘫痪在床。当时刚上初一的高云亮辍学回家,承担起照顾父亲饮食起居的重任。  他说,那时自己就是父亲的手和眼,父亲想要干什么,他就马上去帮着做,就像父亲自己可以做到的那样。只有这样,父亲的尊严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  2001年春天,父亲的病情渐有起色,已辍学8年的高云亮重新燃起了求学的梦想。其实这8年间,高云亮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读书的愿望。  高云亮的父亲是个木匠,爱好画画。高云亮受父亲的影响也在画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随后他进入一所美术高考专修班学习,成为一名高考艺术类特长生。几乎没有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他经过四次高考,最终考上了清华美术学院。  直面理想做出选择  大三决定赴

1/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美考资讯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5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