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长寄语毕业生做“中国脊梁”(
日期:2010-07-22 08:00
藏工作 高云亮说,在人生的前20多年,他都无法选择自己的路,但在如今,他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理想做出选择: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他的青春挥洒在那里。而西藏,就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地方。学习艺术的人,都有一种莫名的西藏情结,高云亮也不例外。 大三的高云亮就做出了毕业后要到西藏工作的决定,他早早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里人,这个决定没有遭到太多反对。 源于对西藏的热爱,高云亮的毕业作品,就是设计了三件和西藏有关的器物,他借鉴了藏传佛教和西藏白塔等元素,完成了自己的设计。而这几件作品,也被老师评价为“含蓄、大气”。 高云亮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后如何照顾母亲,毕竟姐姐和妹妹都不能陪伴母亲长久。高云亮说,他很担心母亲不能适应西藏的环境,所以希望可以带着母亲去一个海拔稍微低一点的地方。 《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 四年来,你们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清华园。清晨到图书馆前排队占座,黄昏去紫荆操场挥汗如雨;在课堂上倾听思考,在寝室里夜话人生。你们是最后一届记得第十食堂的同学,是清华路、学堂路、紫荆路命名后第一届毕业的同学,也是让当年的“校内网”、现在的“人人网”风靡起来的第一届同学。 还记得你们在紫荆楼前,为汶川灾区群众献血的长龙;也记得在主楼前,你们为玉树人民祈福的身影;还记得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上,你们在天安门前整齐通过的方阵;更记得北京奥运期间,你们在水立方志愿服务的笑容…… 前年冬天,我参加同学们举办的“与校长面对面”活动时,有同学问我:怎么看待来到清华的每一个学生?我说,我把你们每一位都看作一块“璞玉”,希望你们在清华获得充分的滋养和磨炼,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过去的四年中,学校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大家创造这样的环境和空间。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比如清华总体上对课业的要求比较严格,学分绩的压力比较大,给大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足,对同学的个性发展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支持不够,一些教育改革的举措也未能惠及每一位同学,等等…… 今天的毕业典礼以后,你们中有不少人还会继续留在清华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但也有很多人将要离开这里,到国内外新的地方去学习、工作、生活。……多少年后,老师教给你们的许多知识也许已经过时或者已被遗忘,但我相信,清华的精神将融化在你们大多数人的血液里,体现在你们的行动上……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6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