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本二六成高校没吃饱 近百所院校遭零投档
日期:2010-07-27 08:00
【录取怪象】六成院校一志愿“吃不饱”一些老牌二本院校生源好,还有另一些高校要面对一志愿“吃不饱”的尴尬。“今年生源不均衡比往年要突出,文、理科都有2/3的学校生源不足。”郑观洲介绍,去年本科二批文科只有49%、理科48%的院校生源不足,今年生源不均衡的情况明显加剧。据统计,今年二本文科有284所院校一志愿不足计划数,占文科学校数的67.5%,缺额8707个,占文科计划数的28%;理科有480所院校一志愿报考人数不足计划数,占理科学校数的62.5%,缺额23542个,占理科计划数的29.6%。郑观洲说,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高校,须经二志愿投档、征求志愿和适当降分完成招生计划。近百所院校遭遇“零投档”由于本科二批学校数量多,不少学校计划数在10人以下,考生不敢报考,导致很多高校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为零。文科有54所,理科有63所高校遭遇“零投档”,一志愿线上无人填报。遭遇“零投档”的高校分为三类,一类是偏远地区的地市级学院;二是办学实力不强的师范类院校;三是专业偏冷或知名度不高的学校。这些高校要么校名生疏,考生不熟悉;要么计划数少,考生不敢填报。例如文科的绵阳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黔东南民族师范学院,理科的保定学院、吕梁学院、宁德师范学院等线上都无人报。“这与今年第一年知分报志愿有关,考生知道分数后报志愿容易‘扎堆’。”郑观洲说,这也体现了考生扎堆报好学校、报招生量大的学校,计划少、不出名的院校无人问津,不过第一志愿不均衡也为第二志愿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专家看法】高校面临“洗牌”今年为啥这么多院校“吃不饱”?据介绍今年我省高考考生95.24万人,比去年减少6666人。而我省招生计划为60万人,比去年多5.1万,增长9.3%,录取率比去年提高5%。教育部统计数字也显示,今年全国有957万人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65万人,比2008年时的最高纪录减少93万人。而今年全国高等学校计划招收考生657万人,录取率比去年提高约7%。“高考人数的逐年减少与各高校录取计划稳定增长之间,形成了一个剪刀差。”河南省教育科研所副所长高尚刚说,随着生源数量减少,未来几年内这个剪刀差可能还将继续扩大。而这个“剪刀差”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高校间竞争加剧。例如,近年来,我省本科二批录取学校数和计划数都在逐年提高。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零投档”的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加剧趋势。“学生报志愿,其实也是在给学校打分。”高尚刚认为,学生和家长也通过报志愿,对高校办学质量进行评价。一些高校出现“零投档”,这也体现了高等教育逐步从“数量大战”发展到“质量大战”,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结果越来越残酷。考生看就业选专业“现在上个二本学校一般专业,出校门可能就会失业,不少考生现在都是看就业选学校、挑专业。”市民徐先生的儿子,今年考了550分,只比一本线低了2分。按说他儿子的分数上二本中不少省外高校都没问题,但他却替儿子选择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热门专业。在他看来,能读个好专业,比上个所谓的名牌学校要强。“过去孩子只要能上大学就行了,现在家长和学生都得看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咋样,未来好不好就业。”徐先生说,现在大学毕业生不好就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更实际和理性。名牌大学与好专业两者兼顾固然最好,在分数不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宁可选择好的专业,而牺牲学校的名气。在这种心理促使下,那些专业特色不明显、就业不佳、考生和家长认可度不高的高校将来可能面临“洗牌”,被淘汰出局。高校“生源危机”到来?据了解,不仅我省出现了“零投档”现象,全国很多省市普遍都存在。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壮大,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一些高校的生源危机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和世界趋势一样,国内高等教育也会逐渐优胜劣汰,一批
2/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5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