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首页 美考资讯 刷新 登陆
吕立新向齐白石看齐
日期:2010-09-06 08:00
 【本期客座】  吕立新 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书画鉴定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文化部《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项目负责人。1964年出生于河北唐山,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后任电视台记者、编导。1991年作为访问学者留学日本,1993年回国。1996年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书画鉴赏及艺术品投资,2005年初来京,曾在北大、清华等多所院校授课,出版有《隽永的时尚》、《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等著作。因在《百家讲坛》主讲“水墨齐白石”而为广大观众熟知,被誉为“最儒雅”的主讲人,亦创出百家讲坛年度的最高收视率。  在皇城艺术馆里见到吕立新,他比我们在《百家讲坛》齐白石系列中看到的样子瘦了不少。此时,离即将录制《百家讲坛》中国美术大师徐悲鸿系列还有十天。从一名电视编导到如今中国书画鉴赏和投资领域的翘楚,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他倍感庆幸和欣慰的是,自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无到有、从萌生到繁盛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梦想  高考“用力过猛”越过北京  北大是吕立新高中时的梦想,1982年的高考,用他自我解嘲的说法是“用力过猛”,从老家唐山一下越过了北京考入位于保定的河北大学。每次回家,他都会到北京转车,有时会停留一两天。  第一次接触中国近代美术大师的作品就在北京。1982年,大一新生吕立新利用转车空当,去“友谊商店”逛了逛。店里新奇时髦的商品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尤其是美国耐克牌的毛巾衫,白色的T恤衫由毛巾一样柔软吸汗的材质制成,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最终被5元钱的单价打消。还有一幅画,画上的毛驴栩栩如生,是黄胄大师的作品。吕立新清楚地记得价格是60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薪阶层一个多月的工资。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大师之作。  接触  赏画买画与北京往来频繁  对书画天生的热爱,让他在毕业后经常往返于唐山和北京,到北京寻画买画。而作为唐山电视台编导的他,也成为中国最早为青年画家拍摄电视片的人。吕立新经常到琉璃厂和各大拍卖会赏画买画,最密集时一周来好几趟。对北京,他并无太多的心理距离。“2003年、2004年时,琉璃厂的好画很多,现在却好画‘一画难求’,这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变化。”他的言语中仍充满了一种怀念。“刚开始没眼力,就买新画家的作品,到画家家里去买,他会拿出好几幅让我挑,大概几千元一幅,买得很踏实。”  进京  玩收藏“谁懂都不如自己懂”  工作调动来京后,吕立新买当代画家的作品已觉“不过瘾”。在一次拍卖会上,他以48万多元拍下一幅齐白石的大寿桃。随后,许多专家提出了争议,焦点在于这幅画的真假。吕立新曾想退画,但拍卖行以中介特殊性为由不予退款,并声明有专家鉴定书。最后,吕立新找到齐白石的弟子娄师白,最终确认这幅画为赝品。这是吕立新在投资收藏领域的一次“下马威”,至今他仍告诫许多人不要相信伪专家,“谁懂都不如自己懂”。  吕立新用5.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买了20张画,当时几千元的画作,现在也要十几二十万元一张了。他一直用“以藏养藏”的方式进行收藏。他曾用15万元买下一幅周春芽的油画桃花,现在估价已达150万元以上。对画的敏感和感知力,让他收藏了许多著名画家成名前的作品。  从1994年中国开始有艺术品市场,吕立新感悟很多:“这些年来,艺术品的价格快速上翻,形式更多元化,但作伪的情况日益严重,有的甚至用上高科技,肉眼很难分辨,拍卖的风险系数越来越高。当然,一段混乱后终会有规范来制约这个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会越来越健全。”  融入  我是“北漂”不漂的那类  吕立新看上去不仅不老气横秋,他还十分时髦,最近看了周笔畅演唱会,在网上还有人贴出照片并指出“曾轶可旁边坐的是吕立

1/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美考资讯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6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