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带好孩子参加美术高考
日期:2010-09-07 08:00
家长可能会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问题: 有些孩子的水平在某某人之上,可考试成绩下来后发现,这些孩子考得没有某某人好。甚至被老师和同学一致看好的某尖子生,专业考试回来后,却没有一个好证。本人无奈,老师惊愕,家长茫然。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就会想:是不是艺术院校招生考试里有太多的“猫腻”。 有的孩子外出考了一圈,学校考了不少,来了一大把证,名次都太靠后,没有一个是在文化分上线后,有把握被录取的。高考报自愿时,着实让作家长的头疼。怎样看待和解决这两个问题呢?我觉得,正确认识孩子实力,根据孩子的水平选择好报考学校,确保孩子在考试时处于最佳状态是首要的。换句话说就是:实力决定孩子能考上哪类学校,状态决定孩子考上这类学校的名次至于流传艺术院校专业考试有走后门的问题,现象肯定有,但对大多数考生来说作用能有多大?莫衷一是。所以,还是依据孩子实力,来期待孩子的成绩较把握。一、正确认识孩子实力,根据孩子实力来选择“保底”学校和“上限”学校,确保有专业名次靠前的证 1.倾听老师对孩子水平的评价,对孩子有一个客观的期待。当家长向老师询问自己孩子的水平时,老师一般都给予高于孩子实际水平的积极评价。从老师这方面来说,是激励学生的需要,家长要正确理解。不要以为孩子的画在教室里挂的多了、孩子回家说老师表扬自己的画了,就产生自己孩子比其他孩子强很多的错觉。老师说孩子能考上九大美院或三大美院,作为家长应该把老师这话理解成为孩子有冲击这样学校的竞争力,而不是肯定你孩子有绝对实力,这样对孩子就不会产生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导致选择报考学校时,只重视老师建议孩子冲击的学校,忽略低一个档次的学校,不留余地。我的体会是,要反复和老师探讨孩子的实力底线,而不是上限(一般家长都愿意问老师自己孩子的实力上限,如“我孩子能不能考上清华?”)找准位置后,选择报考学校时就可以确保底线,力争上限。比如2003年考试前,我就反复探问好几个老师,孩子最低能考上那类学校,老师说是鲁美,这样我就把鲁美作为重点保的学校,而考试时间与之相冲突的大连轻工就舍而不考了,结果鲁美考了个好名次。第二年,我又反复探问姜复越老师,姜老师给我信心后,我和孩子就把“保底”的学校定为中国美院,花了大时间和旅差费,安排孩子考了5次中国美院(报了5个专业),而考试时间与之冲突的鲁美就放弃了。结果国美来了5个证,都考了个好名次。 2.根据孩子实力,最有把握考上的学校可以选择热门专业;对于准备冲击的更好的学校,则可以考虑报一些冷门专业,避免所有学校都报竞争激烈的专业。比如,孩子最有实力考上鲁美和天美,报考这两个学校时就可以选择自己认为较好的专业,或鲁美和天美各报一个好专业、一个冷门专业;报三大美院时最好要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错开报。还有一点就是,孩子的文化课实力(如英语、语文小分和文化课总分)适合报考哪类学校,家长要将自己注意力重点放到这类学校。如孩子文化成绩不理想,为避免因文化成绩影响最后录取,就要重点选考专业分占录取标准比例较高的学校。这样,专业名次如靠前,文化课考试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2003年,我带孩子去上海考上海交大,旅差费花了不少,专业名次考的也可以,结果回来后才注意到这个学校要求数学小分达75-80分,我孩子很难达到,白考了。2004年我让孩子重点考中国美院,来了5个证,其中文化分达到300分就能被录取的有2个系,400分以下就能被录取的还有3个系。这样的证一到手,孩子复习文化课,只有动力,没有压力。因此,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实力情况,仔细研读各学校的招生简章,不光注意简章中招生专业和招生名额,还要比较各院校的录取标准。二、确保孩子处于最佳的考试状态 每年专业考试回来,无论老
1/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5 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