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首页 美考资讯 刷新 登陆
综合性大学艺术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日期:2010-09-15 08:00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曾几何时,将艺术专业全部砍掉,致使几代人的学科结构得不到优化,除了知道自己专业的某些东西,对世界则所知甚少。  再次,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有助于学生提高他的艺术品位和能力。我们知道,学艺术越早越好,最好在10岁之前,对音乐、美术和舞蹈都有所涉猎,至于他将来学不学艺术都不重要。可现实是,我们绝大部分高校并不能完整地为大学生提供艺术教育。据笔者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选修艺术类课程,因为他们的课程体系或学分结构里并没有艺术。少部分学生,对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选修相应的艺术课程,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教师来培训他们。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则有助于将优秀的师资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艺术专业的有无决定了这所学校的艺术师资的水平;艺术专业的水平越高,吸引优秀师资的能力就越强,所在大学的学生就越有可能接受高水平的艺术教育。  二、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所面临的困难  观念问题。这是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遇到的首要问题,要不要办?为什么办?办了何用?怀疑、质疑、无所谓、不屑一顾、可办可不办的目光是所有综合性大学都碰到过的。现在各大学的主要决策者,除偶然机缘接触过艺术外,他们大都是1952年到1995年中国高校在没有艺术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出来,大多对艺术教育没有感情,也不懂艺术教育,更没有享受到艺术教育对他们人生的惠泽,所以令其自身自生自灭是他们的普遍心态。所以改变现在的艺术教育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知水平,把它上升到对国家对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成为综合性大学办艺术教育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师资问题。没有一流的师资也就没有一流的教育,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当前绝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开办了艺术专业,这对改善目前高校教育学科结构、优化高校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需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优秀的生源对优质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水平的艺术师资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育学生的艺术气质和艺术境界、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和艺术水平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是笔者在2008年对重点综合性大学艺术师资的一个初步的统计数据:清华大学艺术教师总数191人,其中教授55人;厦门大学总数161人,教授18人;四川大学总数108人,教授16人;吉林大学总数65人,教授14人;同济大学总数60人,教授10人;北京师范大学总数58人,教授20人;中国人民大学总数54人,教授10人;浙江大学总数40人,教授5人;武汉大学总数37人,教授6人;山东大学总数33人,教授5人;东南大学总数32人,教授10人;北京大学总数30人,教授10人;兰州大学总数30人,教授4人;复旦大学总数15人,教授5人;南开大学总数12人,教授4人;南京大学总数11人,教授7人。从调查统计情况来看,这个数据与所在学校的专业设置数、招生数有很大关系,除了少数高校,绝大多数高校在师资总量、高级职称师资量方面严重不足,尤其是艺术学科带头人普遍匮乏,制约了所在大学艺术专业的长足发展;另外大部分综合性大学艺术师资在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亟待改善,也影响了所在高校艺术专业难以担当与其他专业相匹敌的学科建设的重任。  教学场地与设施问题。艺术教育离不开相应的硬件,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突出问题。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得到初步解决,有艺术大楼的综合性高校: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一些大学的办学条件则相对落后,甚至很落后。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这些老牌的学校要建一栋艺术大楼太困难了。教学场地和设施毕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条件,光有大师没有大楼,笔者认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等教育。大家想想,现在的理工科的大师,有几个没有大楼?不历史地理解梅贻琦的“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笔者认为是错误的,甚至把大师与大楼

2/3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美考资讯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6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