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的苏醒 高考补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日期:2007-09-19 00:00
观的苏醒 来自各方的声音都在宣称,这份无奈还远远没有终结。如果今天正视这份无奈,无疑可以在明日争取更多主动。 细心人不难发现,今年高考补录悄悄更换了名词--重新征求志愿。尽管内容无二,但是相对于补录这种直接的称谓,重新征求志愿显得更为委婉。 对于今年山东省高考补录缺口较大,有高校招生人员建议,充实高考生的诚信档案,对没有如期报到的考生加以惩处。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出现,这种现状很难扭转。 此种情势发出一个最珍贵的信号,高等教育要变,成才观念要变。 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山东省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单列人口变动将对教育资源配置产生直接影响一栏显示,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2008年达到960.9万人的峰顶后开始下降,2010年将下降到782.1万人。至2013年,山东省大学适龄人口将比2008年下降50%左右。 去年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也曾公开披露我省未来高考情势:山东省高等教育大约还有5年的充足生源市场。然而今年高考补录的志愿报名资格线的跳水似乎给人一种感觉,这一天可能会早于5年而莅临我们身边。 齐涛为高校开出一剂良方--高等教育工作重心全面实现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可以说,未来大学的末位淘汰将是那些不能赋予学生恰当能力的学校。换言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由学历向能力的转变已悄然莅临。 人的禀赋、个性和特长都是多样化的,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为什么要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培养选拔人才呢?淡化名次,着意能力;淡化知识,着意素质;淡化考试,着意兴趣,只有这样,方能在明日的职场胜出。 如果从此方面理解,高考补录的志愿报名资格线的下降来得恰是时候。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6/28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