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首页 美考资讯 刷新 登陆
[图文]北京高考改革引关注 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
日期:2009-10-20 00:00
活中,确实有一些学校提供的考生综合素质评定流于形式,多讲好话,缺乏区分度,加上部分家长会担心教师的喜好和状态会影响评价,使得社会道德环境成为高考公平改革的真正制约。汪国培说。
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的距离还有多远
  不得不承认,尽管有些地区从2007年便开始实施新课改高考,但是新课改高考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仍然只是与高考录取软挂钩。
  新出台的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将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改相结合、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但是本科统招影响录取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分数。事实上,各地的改革思路和方案本质上大同小异。
  2009年开始实施新高考方案的天津市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据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考核内容的统一考试。选修课程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查范围内,但不纳入高考之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高考成绩不是硬挂钩。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不对此设置门槛,而是由高校自主决定。同时,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设定等级,而是以写实性评语、资质认定、成果表达等形式记录和评价考生的表现、事迹、个性、专长等,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相关信息。
  目前,有的省份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或者把综合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这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戴家干说。
  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已经进入到新课改高考的视域中,但要在高考选拔中起到实质性作用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少基层教师认为,为了升学率,中学难免会美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而家长和公众则担心这种主观价值判断的素质评定容易给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式,何时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录取硬挂钩,实际上并不取决于怎么考和考什么,而是取决于招生录取工作的改革进展和高校本身。不管怎么说,综合素质的概念已经成为教育的诉求,并深入人心,随着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无疑会越来越多元化。
  戴家干说:多元评价会降低一次性选拔考试的权重,逐步将并不应该由高考承担的责任剥离,逐步使高考的功能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高考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选拔。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美考资讯


刷新 WAP首页 网页版 登录
07/02 19:29